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基本特征、本质要求、实践原则进行了系统阐释,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文献。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路径,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现代化理论内涵经历了不断丰富的演进历程,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国逻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庆祥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现代化实践的理论概括,它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界定了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提出了独特的、不依赖西方现代化话语的解释路径。
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坐标体系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界定,那么中国式现代化则是从国家民族发展目标与发展状态这一坐标出发的话语建构。在《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日前主办的“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高端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凤城认为,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国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不断丰富的现代化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既反映了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其蕴含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借鉴意义。
学术界认为,现代化主要指的是从传统到现代的一种进步状态,是持续时间较长、波及全球的一种社会大转型。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商志晓注意到,从现代化发展历史来看,尽管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开始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是现代化不能等同于西方化。从世界现代化历史和中国现代化历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是将特殊性与普遍性有机统一起来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不仅意味着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还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努力探索,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政治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并做好了理论准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式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回顾建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郭强认为,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主动求变、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具体制度,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演变,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必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对党、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立党兴党、立国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看来,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动因,是基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的需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叙事框架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呈现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中国立场与世界关切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坚持和持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为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的政治保障。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要原则。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贵清提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
扎实推进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治理的新图景,而政党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驱动力量。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韶兴认为,中国的政党—国家关系的固有特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而政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本领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高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加具有核心作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淑梅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这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制度上,要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制度建设;在队伍上,要提升党的组织体系为人民服务的整体效能、领导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质量、广大党员扎实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设现代新型国有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速建认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党对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作为国有经济的基本形式和中坚力量,国有企业理应承担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度参与新工业革命的重要使命。要发挥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对引领全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性作用。
编辑:张雨楠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