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虎360的办公楼在北京东四环一个不起眼的院落里。春日的一个下午,身着笔挺西装的周鸿祎,在院里带着不情愿、有限度地接受摄影师的摆弄。阳光下,超大的数字招牌“360”在他身上形成投影。光芒炽热,周有点发蔫,他眯起被晃得难受的眼睛,以至没注意到一位360员工正从他身边经过。对方打招呼,他立刻恢复到平常的样子—永远不知倦怠并布满战斗的激情—虽然这状态只维持了几秒钟。
周鸿祎一反常态的无精打采不足为怪。过去一个月,他带着奇虎360团队奔波在路演、挂牌的路上,几无歇息,最后虽完成了高达360倍市盈率的开盘价,一场欢喜,但巅峰的体验足以让人在刺激过后身心俱疲。上市后,周生了一场病。
对这个性格火爆、欠缺耐心的人来说,路演最大的折磨是要在短工夫内重复回答大量相同的问题,最常规老套而回避不掉的就是:你是谁?商业模式?
360是谁?一个与中国独特的互联网运用环境休戚相关的产品与模式。不在这个环境,难以一下理解它。拿美国来说,那里几乎没有流氓软件,来自华尔街的投资人下载软件时不需要火眼金睛在形形色色的下载链接中甄别真正的那个,也极少因此挂上木马……说到这,投资经理们可能已经被一连串陌生的概念砸晕了,而“模式”还没出场呢。
国内有报道称,360在融资时给自己贩卖的标签是“中国Facebook”。随后跟着评论:周鸿祎与360也太能吹牛皮了吧!
“这太可笑了!这是恶心我们吧?我怎么能说自己是Facebook呢,人人(网)这么说还行。”周鸿祎在辨白自己的同时顺便“踩”下别人,有意无意,“(路演时)我可羡慕那些‘Copy to China’的公司了,直接说我是中国的XXX,别人就明白。”
路演前几天,周鸿祎想来想去,决定不给360包装任何概念,只和投资人说两件事:第一,Facebook、Google等成功的公司都是发现了用户的普遍需求并为用户创造价值,在中国网络安全就是这样的需求。如果大家每天都吃你的喝你的离不开你,你肯定很重要,至于是不是赚钱是商业模式优化的问题。第二,360是一家具备颠覆性、Think Different的公司。“不管360的模式怪不怪、绕不绕,都是由一个叫周鸿祎的中国人独创的,周鸿祎改变了‘网络安全’的定义,用三年工夫颠覆了传统杀毒行业。这是个现实。”
Think Different的乔布斯,是周鸿祎提到次数最多的企业家。周是中国商界最大的“果粉”(他如何“粉”苹果和乔布斯,接下来我们还会提到)。国内企业家里,任正非最让他佩服,大赞老任那个闻名的叫唤:“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决策”。再要让他说所谓“偶像”,他会说“令狐冲”……可是他像厌烦了这些人名似的,突然问,“你不觉得我很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周特别善于放低身段,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出身平常、蔑视权威与规则、唯一崇拜的只是创新与勇气本身—这么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真的像他自称那样,毫不渴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在他眼中,“(上市)这他妈的就是世俗一个标准,你公司不上市人家就看不起你,你上市,人家对你就不一样。”
在通往“主流认可”的这条路上,他比同期创业的丁磊、马化腾、李彦宏等人都要走得曲折漫长。在同行者们纷纷在资本市场加冕之时,他被封为“中国互联网未上市公司中最后一个大佬”—说不清这是赞誉还是嘲讽。
人生最低谷,乔布斯成为他的指南式人物。
他对乔布斯的敬仰始于IPOd即将超越索尼播放器。那是2006年,他刚加入三际无限公司(奇虎360前身),成为公司的掌门人。其时他身处双重难堪之中:个人发展路线上—先是他精明地提前套现(把3721卖给雅虎)却葬送了3721的前途,并经历了一段跨国公司官僚体制下不舒畅的职业经理人生活,然后投身天使投资却被认为是“怪胎”。声名上—3721时期,周在和百度的缠斗中智慧地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却错误地突破了底线,用户常常稀里糊涂就“被安装”了某个插件还卸载不了,周因此被称为“流氓软件之父”;当周从雅虎中国孤身离开时,百度早以“中国的Google”之姿登陆纳斯达克。
去年在3Q大战期间,周鸿祎的公开信里曾提及他那段岁月,“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连着一个星期不敢出来,砸坏了一张桌子和两扇门,被冤枉的愤怒让我几乎要冲过去决斗。但我最终冷静了下来,这个潘多拉的盒子终究是我打开的,我只能自己亲自合上它。”
周鸿祎把他所能找到的乔布斯的资料与传记几乎全读了一遍,乔布斯对上了他的胃口。乔老爷创造力非凡,不走平常路,可他不是神,不包容、偏激,性格缺陷明显,桀骜不驯,很像他自己。他叹服不已的是,孤立的看苹果几个i字头产品,也不觉得别人想不出来,但乔布斯就仿佛进入了“飞花摘叶,即可伤人”的境界。
当中国其他创业者忙不迭地照学照搬美国互联网模式时,周大张旗鼓地钻研美国模式背后的内涵与精神。除了乔布斯,来看看周鸿祎常年挂在嘴边的几本书吧。360开始做杀毒时他极力宣扬《免费》,去年3Q大战之前则强调《柔道战略》(讲的是以小搏大),今年他着重提到的则是两本关于创新的经典著作:《创新者的困局》和《颠覆者的方案》。
这些理论的核心要义是:如何打破既定规则。周对规则的蔑视无处不在,大到商业风格小到生活琐事。互联网业者黄志光回忆有次从昆明回北京的飞机上,一上机,周鸿祎跟他说,“你怎么坐前面啊,跟我到后面睡觉去吧”,说完就拉着他跑到后面的座位躺着睡下了。“昆明到北京的飞机基本满员而且带的东西多,我们一般是想不到有空位的,也想不到会去躺着睡。但在周鸿祎的眼里,没有规则。果然,他躺着就是没有人来赶他走,一直睡到北京。”
一个时辰挑战规则又韧性十足的人,会让人得出什么结论?难缠。
如要追溯,周强韧的个性三分之一源于天生争强好胜,三分之一源于他自小“压力式”的家庭教育,很少得到赞扬,另外三分之一源于他在打工与创业生活中经历的失利与冷落。这些经历揉合在一起,磨砺出他对外的核心风格:攻击性。业内称其为“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我年轻的时分好斗,现在我不主动挑起战争,但如果有人找我斗争,我绝对不是宋襄公,会退避三舍,肯定要以牙还牙。你不能让我觉得无路可走,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我不是兔子。”
他至今认为3Q大战非他想刻意为之,真实是被腾讯逼迫得无路可走,后者要把360挤出电脑,“理性选择”之下,只好与腾讯决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