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交通运输部举行专题发布会,深入解读不久前印发的《国家公路网规划》。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舒驰主持发布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王松波、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石良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艾山江•艾合买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汪东杰出席并回答媒体提问。
舒驰: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近期,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公路网规划》已正式对外公布。7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与交通运输部共同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为便于社会各界更加详细了解和准确把握《规划》有关内容,今天交通运输部就《规划》的编制工作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将重点从专业解读和推进落实两方面向大家作进一步介绍,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王松波先生,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先生,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石良清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艾山江•艾合买提先生,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汪东杰先生,我是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舒驰。
首先,我先向大家简要介绍《规划》的总体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围绕“交通先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特别是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总书记明确指出,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这赋予了交通运输新的历史使命,为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注入了强大力量。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目标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9月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于2021年2月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这两个《纲要》共同构成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此次出台的《国家公路网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部署要求,是针对新时期国家公路发展作出的中长期专项规划,是对两个《纲要》的细化和落实,也是优化完善国家公路网络,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根据行政等级划分,我国公路分为国家公路、省级公路和农村公路。国家公路网包括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网,是公路网中最高层次的路网,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基础和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划一直是引领国家公路网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后,我国先后印发了《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和《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2004年,为了改善国道主干线联网不够、覆盖面不足、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经国务院批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发布实施,首次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提出了“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布局。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保障国家公路健康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后,2013年,《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印发实施,首次提出国家公路网由提供高效服务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提供普遍服务的普通国道网两个层次路网组成。
本次印发的《规划》,是对2013版国家公路网规划的修编调整。为了编制好这版《规划》,早在2019年初,交通运输部即开始了对国家公路网规划调整的研究工作。经过前后长达3年的研究论证,在大量调研、多次专家论证、多轮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这一版《规划》。
这版《规划》是在我国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指导国家公路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明确提出了国家公路网到2035年的布局方案,总规模约46.1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里程约16.2万公里,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6条地区环线、12条都市圈环线、30条城市绕城环线、31条并行线、163条联络线组成,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5.8万公里,其中含扩容改造约3万公里;普通国道网规划总里程约29.9万公里,由12条首都放射线、47条北南纵线、60条东西横线,以及182条联络线组成,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11万公里。
《规划》的印发实施,将对我国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将有效完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有力支撑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我先介绍到这里。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在提问之前通报一下所在的媒体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问
央视记者:
刚才您提到了这次《国家公路网规划》提出到2035年总规模将达到46.1万公里。请问其中新增的线路布局都考虑了哪些因素?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谢谢。
王松波:
谢谢你的提问!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国家公路网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极大便利了人民群众出行,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需要看到,面对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需求,我国的国家公路网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弱项,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因此,《规划》的布局总体思路是"用足存量,做优增量",对于新增路线更加注重精准和有效供给,重点考虑了五方面因素,归结起来就是"两支撑,三增强"。
一是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将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人口经济和资源要素总体呈现出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的趋势。为此,《规划》一方面从强化城市群核心城市间交通联系、支撑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对国家公路网进行补强。例如,增设了12条服务特大、超大城市的都市圈环线。给大家展示一下,这是国家高速公路新增路线的示意图,红色标注的部分就是这次新增的路线。比如,新增了12条服务特大和超大城市的都市圈环线,有哈尔滨都市圈环线,长春都市圈环线,中部地区有郑州都市圈环线,武汉都市圈环线,还有像西部地区的成都都市圈环线,以及重庆的都市圈环线等等。另一方面,《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公路对中小城市和县城的连接覆盖,增强了地市之间的便捷联系。如,新增了泉州至梅州、抚州至吉安等路线,将国家高速公路覆盖范围拓展到了所有城区人口10万以上的市县。
二是支撑全面开放新格局。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我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为强化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规划》进一步优化了国家公路网与亚洲公路网和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的衔接,加强了对边境口岸及县市的连接。如,对甘其毛都、策克等重要口岸新增了国家高速公路的连通。
三是增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为支撑构建国家安全战略屏障、构筑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体系,《规划》着重构筑了以国家高速公路为主体、串联沿边沿海地区地级行政中心等重要节点的临边快速通道,进一步完善了沿边国道和抵边公路路线布设。
四是增强与其它方式衔接和与产业融合发展。为促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整体效益发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规划》重点新增了一批普通国道路线,加强了对重要景区和交通枢纽的连接。如,通过新增呼伦贝尔至罕达盖、钦州至崇左等路线,实现了普通国道对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的全覆盖。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下普通国道新增路线的示意图,标红的就是新增的普通国道路线。比如刚才谈到的呼伦贝尔至罕达盖就是这条路线,钦州至崇左,就是在这边的线。
五是增强国家公路网韧性。为提高国家公路网可靠性,提升整体效率,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安全放心的出行需求,《规划》从加密稀疏区域路网、增设迂回替代通道、加强路网衔接转换等方面新增了部分联络线。如,新增了奎屯至库车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成为沟通新疆天山南北的全天候便捷通道。
《规划》通过优化一批、新增一批、扩能一批国家公路路线,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现代化公路交通运输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路网建成后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五个"更加"。
一是服务更加便捷。将实现全国所有县市15分钟上普通国道,地级行政中心和城区人口10万以上的市县30分钟上国家高速公路,人民群众对现代化交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将进一步增强。
二是空间联系更加高效。将形成城市群"多中心放射",区际、省际、群际间"多通道连通",重要通道"多线路互补"的多中心网络化路网格局。实现东中部地区省会到地市当日往返、地市到县半日往返,西部地区省会到地市当日到达;满足全国特大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圈1小时通勤需要。
三是支撑新发展格局更加有力。将实现国家高速公路连接全国所有边境口岸县市、普通国道连接全国所有沿边公路口岸,国家公路网全面覆盖亚洲公路网境内路段,国际省际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
四是安全保障更加可靠。有效提高了国防安全保障能力和路网韧性,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发、地理自然阻隔、边境等重点区域的安全性、可靠性将得到明显增强,大大提升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是衔接融合更加顺畅。国家公路网全面覆盖了5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区),强化了公路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连接了全国所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包括74个重要港口、106个铁路枢纽、453个民航运输机场,有效支撑"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的构建。
谢谢。
问
新华社记者:
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公路网建设成效如何?新的《规划》出台后,在公路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将如何进一步推进与落实?
王太:
谢谢你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设施网络规模居世界前列,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
2013年发布的国家公路网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国家公路网总规模约40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总规模分别为13.6万公里和26.5万公里。经过各方努力,截至2021年底,国家高速公路已建成11.7万公里,普通国道通车里程25.77万公里,完成比例分别达到85%和96.5%。
一是网络覆盖更加广泛。目前,以国家高速公路为主体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覆盖了98.8%的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连接了全国约88%的县级行政区和约95%的人口;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和常年开通的边境口岸,有效连接了重要乡镇、产业园区、交通枢纽以及旅游景区等。
二是设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到2021年底,国家高速公路中双向六车道及以上的路段占比达20.9%,京哈、京沪、京港澳、沈海、沪昆等国家高速公路的大量繁忙路段实施扩容改造,国家公路骨干通道服务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国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占比达79.6%,比2013年提高了约10%;98%以上的路面实现了沥青或水泥混凝土铺装,比2013年提高了约13%。
三是重大工程持续推进。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开通运营,成为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跨海工程。穿越沙漠戈壁无人区的京新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成为继连霍高速后又一条进出疆大通道。长度超过22公里的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天山胜利隧道开工建设,不断刷新高速公路隧道世界记录。
四是技术创新实现突破。以数字化地图、地质遥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北斗系统应用等为代表的公路勘察设计技术持续进步。软土、黄土、冻土以及沙漠地区公路修筑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公路路面结构和材料技术经受住了时间和大交通量的双重检验。超大跨径桥梁以及山岭区超长隧道、海底沉管隧道、大直径盾构隧道等相关技术和装备不断取得突破,"中国路、中国桥、中国隧"已成为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新的《国家公路网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国家公路网总规模约46.1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16.2万公里,普通国道约29.9万公里。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目标任务,着力推动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的国家公路网。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国家公路省际待贯通路段、瓶颈路段以及连接交通枢纽、陆路边境口岸公路等为重点,推动相应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畅通节点,补齐短板,尽快发挥路网整体效能。
二是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衔接。注重公路与其他交通方式基础设施的协调配合和衔接转换,通过共用通道、枢纽衔接、共建共享等方式,提高资源整合利用水平,提升综合交通效率和便捷性。加强公路与城市道路的高效对接,灵活、合理采用公路穿城段技术标准,推动构建一体化的城市群路网体系。
三是提升公路建设绿色智能水平。以绿色公路建设为载体,坚持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沿线生态环境,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公路与自然和谐发展。聚焦安全、高效、便捷出行,以科技创新赋能公路建设发展,注重多网融合,提高国家公路数字化、网联化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效益。
四是推动公路设施网络更加安全可靠。合理布局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具体线位,不断改善自然灾害多发、地理自然阻隔等重点区域的路网可靠性,增强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坚持公路全寿命周期统筹,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坚守安全底线,不断提升国家公路基础设施质量和安全耐久水平。
谢谢。
问
中国新闻网记者:
请问目前我们国家的公路网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这次规划编制是如何落实"两个纲要"的部署要求?在规划布局和建设标准确定上有哪些创新之处?
石良清:
谢谢你的提问。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1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28万公里,路网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但综合考虑人口和面积等因素后,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我国每万人拥有公路里程37.4公里、拥有高速公路里程1.2公里,分别为美国的18%和50%,公路综合密度仅为美国的37%,日本、法国的25%左右。在通达深度方面,我国高速公路基本覆盖了城镇人口20万以上城市,而美国州际公路、德国高速公路连接了所有5万人口以上城市,日本的高速公路网则连接了所有10万人口以上城市。从国际对比和发展规律判断,尤其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更高要求看,未来我国公路网仍需要保持稳定适度的超前发展,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网络,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
《规划》编制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统领,对"两个纲要"提出的战略要求和目标进行了细化和落实。在路网布局方面,加强了与其他运输方式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充分考虑"四大板块"和城市群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路网系统韧性和可靠性。例如,围绕高水平打造"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强化了主要城市群之间的主通道能力。围绕支撑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重点补强一批城市群内的城际通道,增设都市圈环线这一类型,同时强化了国家公路对重要交通枢纽的连接。围绕推动融合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新增了一批联络线,加强了对国家重要旅游景区、陆路边境口岸、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连接。
规划在路网布局和建设标准上有较大创新。本次《规划》突出了"用足存量"与"做优增量"并重的规划思路,强调要注重以技术创新和科技赋能来提升现有国家公路网的利用效率,同时力求实现新增路线更加精准有效。在用足存量方面,注重挖潜,提升现有通道能力。比如,这次《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既有设施进行改扩建和升级改造,加强对另辟新线扩容的规划管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设施效率。要加强与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体现高质量、贯彻新理念、适应数字化的新型公路基础设施,提升路网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更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线位统筹,在高度城镇化地区,积极探索实践采用立体复合等方式提升国家公路设施能力。在优化增量方面,注重提高国家高速公路的合理通达深度。这次《规划》提出将国家高速公路连接目标由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调整为城区人口10万以上市县,通达更深、覆盖更广。国家高速公路要连接的这些城区人口10万以上市县虽然仅占全国市县总数的44%,但承载的人口占比达到74%,能够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也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城镇化发展需要。
谢谢。
问
中国交通广播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请问这次出台的《规划》在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有哪些考虑?
王松波:
谢谢你的提问!
去年总书记在西藏考察调研时指出,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强调要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这次《规划》认真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突出区域特点、紧扣主要矛盾,结合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的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对国家公路网布局进行了优化和完善。
一是统筹考虑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和阶段特征。《规划》兼顾效率与公平,根据需求和国家公路网的定位精准发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国家公路网络已经比较完善的东、中部地区,在调整优化时着重强化骨干通道能力、提升路网运行效率,让“工笔画”更加精美。对于地广人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交通还存在较大留白的西部地区,则更加注重国家公路覆盖范围的拓展和联网贯通。新增国家公路一半以上都布设在了西部地区,主要是用于改善出疆入藏交通运输条件、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能力、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功能、增强沿边抵边等重点区域路网韧性、提高优质产业资源联通效率等。例如,增设了白玉至波密普通国道,在国道G317和G318之间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入藏通道,对于实现川藏两省区国家公路多通道联系和增强川藏铁路施工期交通保障能力均具有重要作用。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增设了屏山至兴义、贵阳至北海等国家高速公路路线,进一步为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拓展了新的空间。
二是重点考虑支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规划》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对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三大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重点从完善城市群公路网进行了补强,对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两大生态保护重点区域,重点从服务沿线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等角度进行了补充。例如,新增的北京至雄安新区国家高速公路,实现了雄安新区与北京之间的顺直快速联系,有力支撑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增的沪舟甬跨海大桥,实现了杭州湾地区环线闭环,有利于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新增的南京至九江、武汉至岳阳高速、宜昌至华容高速、武汉至重庆等国家高速公路,形成了又一条沿长江布设的高速通道;新增的兰考至乌海普通国道,形成了跨越河南、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沿黄河旅游风景道,对于支撑黄河流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着重考虑推动特殊类型地区补短板。《规划》把实现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重点考虑新增路线加强对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垦区林区等特殊类型地区的支撑和引领,加快补齐其发展短板,让交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例如,增设的南京至信阳、和县至襄阳等国家高速公路,进一步强化了大别山革命老区与长三角城市群的直连直通,提升了对外连通水平。增设的叶集至信阳、望江至大悟等普通国道,将为大别山红色、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谢谢。
问
经济日报记者:
刚才介绍了补充西部留白的问题。请问新疆自治区交通部门如何借助此次规划补齐公路网短板、支撑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艾山江•艾合买提:
谢谢你的提问!国家公路网规划将新疆4条路线调增为国家高速公路,15条路线调增为普通国道,并将部分既有线路进行了延长,对新疆境内干线路网布局进行了优化完善,尤其是将进出境大通道G680富蕴至塔克什肯公路、进出疆大通道G571拉配泉至巴什库尔干公路、南北疆大通道G3033奎屯至独山子至库车高速公路、兵地大通道G3036阿克苏至阿拉尔高速公路等解决留白问题的重要线路纳入了规划,并要求优先打通G219和G331等沿边国道,基本消除普通国道等外路及断头路,等等。这些对于解决我区路网留白问题,促进我区公路联网、补网、强链,提升网络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对我区加快"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建设,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军民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旅游兴疆等国家及自治区重大战略,促进兵团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等起到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
7月12日-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新疆考察,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深情关爱,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局势的深刻洞察、对新疆工作的深邃思考、对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殷切期望,既是对我们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集中检阅,更是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美好新疆的现场指导,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里程碑意义,使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这些年来,硕果累累。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
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紧跟核心的高度自觉,结合《国家公路网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性、战略性、前瞻性"思维,全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建设,全力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当好开路先锋。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含兵团),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万公里以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疆干线公路成环成网,全面构筑东联西出、南北畅通的快速路网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南通道全面高速化,中通道能力大幅提升;北疆环准噶尔盆地、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全面高速化,南北疆大通道加快建设;除塔什库尔干县以外,实现所有县市高速(一级)公路"县县通"和3A级以上旅游景区高速(一级)公路全覆盖,除都拉塔、卡拉苏、红其拉甫口岸外,常年开通的口岸实现高速(一级)公路连通。到2035年,与全国一道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提供坚强交通运输保障。
谢谢。
问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请问浙江省如何借助此次规划的发布实施,实现区域公路网高质量发展,服务于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
汪东杰:
谢谢你的提问!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浙江先行先试,为全国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上个月闭幕的省第15次党代会全面开启了浙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新征程。交通运输部一直高度重视浙江交通工作,去年在国家部委中第一个专门针对我省出台政策意见,支持浙江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
构建畅通省际、强化都市、覆盖县乡、优化衔接的现代化公路网,对于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确保人人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次《国家公路网规划》正式发布,我省国家高速公路由18条增加至22条,普通国道由15条增加至19条,总规划里程超过10000公里,这为我省进一步画好交通"工笔画",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畅通省际通道。《规划》全面助推浙江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与沪苏皖赣闽等相邻省(市)路网高效衔接,省际接口规划总数达到43个(本次新增9个),推动省际区域由路网末梢成为交通枢纽,全面助力省际区域共同富裕。
二是打造3个"1小时交通圈"。从省域交通一体化看,规划新增杭州至上饶高速、扬州至乐清高速、杭州都市圈环线等一批关键项目,加快实现杭州至地级市、地级市至所辖县(市)、城市主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建设。到2025年,我省3个"1小时交通圈"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面提升城乡交通统筹发展水平。
三是覆盖山区海岛。山区海岛和浙西南革命老区是我省加快交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通过本轮《规划》,我省所有山区海岛县实现国家高速公路和国道两个全覆盖。特别是将浙江人民企盼多年的沪甬、沪舟甬两大跨海通道以及青田至厦门等公路纳入此次国家规划,全面改善山区海岛区位条件,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是抓好落实,确保规划早日落地见效。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稳进提质攻坚行动部署,抓住当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窗口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部门联动,重点做好与发展改革、自然资源、财政等部门沟通对接,确保我省新纳规项目在项目审批、用地保障、资金补助等方面第一时间按国家公路标准兑现政策。二是以数字化赋能国家公路。推动浙江省智慧高速建设指南上升为地方标准,加快推进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实施沪杭甬等既有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建设1000公里环杭州湾智慧高速公路环。三是建设美丽公路升级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浙江独特生态资源禀赋,创建沿海、沿江、沿湖、沿山"四沿"美丽富裕干线路,打造6条2000公里国省道示范工程,切实提升国家公路高质量发展水平。
谢谢。
问
央广记者:
新的《规划》出台后,我国路网体系更加完善,请问在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王太:
谢谢你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十年来,在农村公路领域累计投入车购税资金7433亿元,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约253万公里,解决了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农村公路的总里程从2011年底的356.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446.6万公里,十年净增了90多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超6万座,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超127万公里。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成为农村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走向富裕的重要载体。
下一步,我部将指导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纲要》,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稳步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到2025年,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2020年底存量的四类、五类桥梁改造基本完成,农村公路安全和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全面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重点要实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五大工程。
一是骨干路网提档升级工程。加快推进乡镇及主要经济节点对外快速骨干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实施老旧公路改造和过窄农村公路拓宽改造或错车道建设,强化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垦区林区等农村公路建设。
二是基础路网延伸完善工程。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抵边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有序实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建设。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连接,统筹规划和实施农村公路的穿村路段,兼顾村内主干道功能。
三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扎实开展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农村公路"千灯万带"示范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及其桥梁隧道隐患排查和整治,实施和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深入开展危旧桥梁改造。
四是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模式,促进农村公路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改善农村主要经济节点对外公路交通条件,服务乡村产业发展。
五是服务水平提升工程。以交旅融合路段为重点,完善农村公路沿线服务设施,有效利用农村客货场站、养护道班等设施,拓展开发停车、充电、购物、休闲、观光等服务功能,以信息化技术赋能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谢谢。
问
中国交通报记者:
请问此次出台的《规划》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及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作了哪些部署安排?
王松波:
谢谢你的提问!
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国家公路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例如,在规划目标设定上,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其中新提出的“集约高效、绿色智能”两方面目标,就是要求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养护等全过程、各环节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集约高效方面,一是加强与其它运输方式规划的衔接协调,加强央地之间的协同联动,突出国家公路在衔接其他各种运输方式、提升综合立体交通网整体效率的关键作用;二是加强与国土空间等相关规划衔接,既要合理保障国家公路建设土地资源供给,也要更加精细化的利用国土空间,注重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与铁路等线性基础设施的线位统筹,加强对另辟新线扩容的规划管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设施利用效率;三是更好服务支撑城市群发展、城市空间拓展,以及沿线关联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国家公路服务区及沿线配套设施服务品质;四是落实各级政府在公路建设、运营、养护、管理中的事权和职责,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充分挖掘存量资源潜力。
在实现绿色智能方面,一是深入贯彻生态保护、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落实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二是依法依规避让各类生态保护区域、环境敏感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域,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注重生态保护修复、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大气、水和噪声污染防治;三是降低全寿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碳减排,探索提高国家公路通道碳汇能力;四是提前考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的紧密融合,注重为新能源车辆等新装备、新技术、新设施应用提供更好的环境;五是统筹国家公路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与建筑信息模型、路网感知网络同步规划建设,将采集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公路工程统一规划建设;六是以运行管理智能化和出行场景数字化为重点,推动国家公路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转型,实现数据资源一体化管理,强化数据动态采集、更新、共享。
谢谢。
责编 | 孙孟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