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健康报社主办的“推进早诊早筛预防医学体系暨GERD规范诊治专家交流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
与会专家围绕胃食管反流病(以下简称GERD)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角度展开了交流讨论,并一致呼吁加强该疾病的早诊早筛及规范诊疗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GERD早诊早筛能力和患者生活质量。本篇文章撷取专家授课视频及内容梗概,供读者交流学习。
GERD诊治现状分析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迟雁
我国GERD患病率高,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仍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GERD诊疗手段并不落后,但诊疗新指标和新标准缺乏基础人群数据,需要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也需要高质量中药治疗GERD随机对照研究,为中医药治疗GERD提供更好的证据。GERD内镜治疗不断发展,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人群,如何评估患者风险收益比,让患者最大受益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GERD规范诊治临床及经济社会价值
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张妮娜
GERD规范诊治社会价值尤为重要。要在遵循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治疗,提高诊断效率的核心不仅仅在于选用先进创新的诊疗手段,临床医生的问诊和经验也很重要。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医疗花费,综合平衡调整治疗策略,才能够体现规范化诊治的社会经济价值。
动态反流监测在GERD规范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向雪莲
动态反流监测是GERD诊断的金标准,是GERD鉴别诊断的有力武器,是GERD优化治疗方案的技术支撑,更是GERD手术治疗前必做的检查。目前,医患双方对该技术缺乏充分的了解,接受程度不够高,希望社会各界可以开展更多科学普及工作,提升医患依从性,不断推动GERD诊疗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GERD规范诊治管理经验分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谭年娣
GERD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复发。GERD应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共同提高GER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同时将GERD管理纳入慢病管理中,加强患者科普教育,提高医药护协同水平,从而提升患者个体化诊治水平。
据悉,该会议分主题发言和圆桌讨论两部分,主题发言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副院长肖英莲主持,圆桌讨论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智慧主持。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就国内外GERD诊治路径对比、GERD规范诊治痛点和GERD疾病规范诊治科普宣传路径手段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整理:朱永基
编辑:王依依
审核:张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