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也成为一种潮流,大学生如何成功的返创业?学生返乡创业要过几道关?“蜜蜂哥”、“土豆妹”、“兔女王”现身说法,分享他们的返乡创业的经验,供大家参考学习。
伴着城市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和与农业相关的市场机会不断增多,返乡创业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大学生返乡创业毕竟会面对哪些困难和阻力?如何扬长避短才能取得成功?且听过来人“蜜蜂哥”、“土豆妹”、“兔女王”来说一说。
舆论压力关:“软硬兼施”用行动证明
今年4月,广西玉林小伙儿陈华奇在南宁良凤江开了一家“千寻蜂场”,不到一年工夫,他就成了远近著名的“蜜蜂哥”,月销售蜂蜜利润过万元。从坐办公室拿稳定高薪的白领,到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烈日下暴晒的蜂农,陈华奇坦言作为一名大学生,返乡创业首先要过的是舆论压力关。
陈华奇2004年从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不久进入海尔集团广州分公司做售后工程师,两个月后被调到广西区做售后主管兼经理。陈华奇家有30年养蜂史,他从小跟着父亲和蜜蜂打交道,凡是跟蜂蜜有关的事,他总能说得井井有条。慢慢地,有朋友向他提议:“既然你家里有这个积累,你又懂养蜜蜂的知识,干脆改行做蜜蜂生意好了。”陈华奇动了心。
他准备辞职养蜂的打算却遭到家人和亲友的强烈反对。为了赢得家人的支持,陈华奇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方法,一边耐心做着父母的思想工作,一边悄悄在南宁市周边选择合适饲养中华野山蜂的蜂场。今年清明节,陈华奇回家跟父母商量移一些蜂去办蜂场,父母依然反对。于是他心一横,告诉父母租蜂场的钱也交了,朋友同事都明白了,不少人还订了货,不能不养了,父母这才答应了。
现实上,跳出农门,在城市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是几乎每个农村家庭投资子女教育的最大期盼。因此,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最初都会遇到家人的反对和周围舆论的压力。
老家在广西北流市山围镇的刘贤,从小到大都是大家眼里的优等生,特殊是大学毕业后在昆明市一家商业银行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她更是被邻居拿来当做教育孩子的典型。可在2009年夏天,她突然拖着行李出现在乡亲们面前,随后和男友一起种土豆当起“土豆妹”,这一举动引得左邻右舍议论纷纷:“是不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念了这么多年书,到头来又回来种地了,书不是白念了?”
面对大家的迷惑,刘贤也感到不小的心理压力,但她觉得,不用去解释太多,用行动证明自己才是最好的方式。经过一年多努力,她第一批种植的300亩土豆就给她带来了几十万元的收益,村民获悉后不禁感叹:大学生到底不一样!
经营管理关:知识和头脑帮我们过关斩将
在外学习闯荡多年,跟每天和农作物打交道的农夫相比,大学生虽然肚子里的墨水多,但实战经验的不足是他们创业路上的最大劣势。
今年1月,一场霜冻毫无征兆地袭来,刘贤种植的土豆田尽管已经采用保温保湿性能优越的黑膜取代传统的稻草进行农作物覆盖,但种下的土豆苗还是受了影响。“受灾后,叶子就像被捂熟了一样,全蔫了。”刘贤说。一成天,她和家人不停地上网发帖求助,找村里有经验的老农请教,后来在夜里用烟熏的土方法,才救回了这些土豆苗。
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开办了一家兔肉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覃柳娟,毕业于江西一所专科学校,虽然如今她已能骄傲地说,现在鹿寨县的兔肉价格她说了算,但在创业过程中她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
虽然毕业于畜牧专业,但覃柳娟发现在学校学的很多知识在实践中根本用不上。比如养殖新西兰兔、斑点黑等品种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但学校课本上介绍的都是防治普通疾病的知识,要解决特别的问题,还得靠自己缓缓摸索、配药。有一次,覃柳娟买了一批疫苗给兔子注射,没过几天,400多只小兔全死了,只剩一些免疫力比较好的老兔子还活着,损失达8万多元,原来是这批疫苗质量有问题,当时她只能把泪水往肚子里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