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穿境而过,拥有绿色农牧业、红色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镇,村民之间因为耕地和草场引发的纠纷居高不下,在2022年全镇矛盾纠纷“排查”和“起底”清单中,土地纠纷一类就占据了56.8%。土地纠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证据灭失严重。早年的土地划分多以地表附着物、邻里地块作为四至界限,极易遭到人为因素的破坏,且在上世纪末期土地确权工作后,因行政区划变动导致的资料散佚、因知情人去世导致的情报缺失、因村民法律观念淡薄导致的私下交易,都成为客观上土地纠纷难以有效调处的重要原因。
(无定河镇“老支书”矛盾调解工作室)
2012年开始,无定河镇为有效破解土地纠纷难题,聘请了何玉平、王兴团两位退休老干部,创立“老干部”矛盾调解工作室,两位老人成为当年无定河镇化解矛盾纠纷的急先锋,也是无定河镇早期对于人民调解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2021年,无定河镇结合全镇矛盾纠纷复杂、土地纠纷不断、当事双方多为本地居民的实际,返聘庙滩村原党支部书记曹思平、堵嘎尔湾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建军、王窑湾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志中、巴图湾村原村委会主任田海军四人,继承“老干部”矛盾调解工作室模式,成立无定河镇“老支书”矛盾调解工作室,用“三分吸附法”强基固本,聚焦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大监督、大提效“六大行动”,基本实现了群众不上行问题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信访群众吸附在当地、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的“三不两当地”目标。
(无定河镇“老支书”矛盾调解工作室联合调解现场)
成立以来,“老支书”矛盾调解工作室硕果累累。累计调解里程超过22万公里,成功调解疑难案件30余件,历史积案25起,占全镇矛盾纠纷“起底”台账的72.73%,涉及当事村民63人,当事人调处满意度达98.13%。今年3月,巴图湾村、包日陶勒盖村边界纠纷矛盾激化,这起前后持续15年,涉及超4万亩土地,关联90余万元补偿款的硬骨头,在这里遇上了一口“铁齿铜牙”。“老支书”矛盾调解工作室人员第一时间分赴涉事地块,逐个了解村民诉求,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协调旗民政、信访等多部门组成专班,分别进行资料搜集、现场勘验、劝解说服等工作,成功达成调解协议。
(无定河镇“老支书”矛盾调解工作室调解现场)
“老支书”的年龄优势,使得他们对于相关信息掌握更加细致,“老支书”的“职务”优势,使得他们更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且在群众中拥有一定号召力和公信力。二者的相互结合,成为“老支书”破解“疑难杂症”的有力武器。而实际工作中,四位“老支书”的工作和性格各具特点,谓之“四品”。以朱志中的“直”对缠访、闹访村民一针见血、逐个击破;以曹思平的“稳”主持两村村民的座谈会,收集社情民意;以田海军的“信”督促调解结果能够得到顺利落实;以刘建军的“和”确保矛盾冲突激烈的当事人能够心平气和做出退让。性格迥异,但目标一致,各有所长,也抱团出击。
(无定河镇“老支书”矛盾调解工作室调解现场)
矛盾形式和内容变化多样,但核心内质万变不离其宗。在不断的调处过程中,“老支书”矛盾调解工作室也总结出了一套独有的调解方法,谓之“四法”。“背对背”调解法,即针对本地区草牧场等民事纠纷,与各个当事人分别进行一对一谈话,最大化信息来源渠道,彼此证明或证伪,抽丝剥茧,还原事件真相,寻找矛盾内核以求直击要害。“老娘舅”调解法,适用于“老支书”对当事人情况和纠纷实情高度知悉的矛盾调解,讲道理,打比方,设身处地,推心置腹,平息当事人情绪以回归理性,促使当事人能够心平气和反映真实诉求,力求多方做出最大让渡的基础上实现有效调解。“讲故事”调解法,多在当事人贤达知礼或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调处中使用,以“六尺巷”、“将相和”等历史典故和村民身边真实发生的现实案例为引,引导当事人树立“和为贵”观念,在调解矛盾纠纷之余,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构建文明乡风。“代言人”调解法,多见于涉法涉政涉诉类矛盾纠纷调处,强调发挥老支书团队承上启下枢纽作用,正视历史行政手段在矛盾纠纷中的过失,督促整改的同时,帮助当事人减少损失,实现合理诉求范围内双方利益最大化。
在矛盾调解之余,“老支书”们更多把精力倾注在全镇调解员的培养带动上,通过自身工作经验和调解经验,在更广的层面上,继续推动全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呈现“善治”新局面。“帮”村民维护权益主持公道,“引”普通村民树立和谐友善的淳朴民风,“教”基层调解员熟悉工作方式方法,累计“帮引教”93名人民调解员,培育孵化17个基层信访调解组织。
如今,“老支书”调解品牌激活了全镇调解堡垒的建设,无定河镇以“老支书+”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不断深化,探索出“1+5”联动调解机制。建立一支汇集“老支书”+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法官网格、司法网格、民警网格等力量组成的多元调解队伍。法律明白人发挥专业优势,精准提供法律服务,找到矛盾调和点,确保调解结果依法依规;人民调解员发挥其在镇村人熟、地熟、情况明的天然优势,有效化解初信初访矛盾纠纷;结合网格法官、司法网格员、民警网格员等政法干部具有政策法律素养和调解能力的工作优势,通过听、辩、评、议、调、处、访等方式,形成法理结合、贴近百姓、矛盾内控、和谐平稳、群众满意的调解集群,打通服务群众、疏导纠纷“最后一公里”。(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