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
2021年3月6日2021 年 3 月 6 日,一巡少年法庭巡回审判点挂牌。资料图片
第一巡回法庭:
2015年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在广东省深圳市挂牌成立。8年来,法庭紧紧围绕党中央明确的职能定位,共审理跨行政区划等各类案件1.8万余件,接待来访群众8.7万余人。围绕推进落实中央部署的“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战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支持和保障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的意见》《关于支持和保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审理顾雏军案等一批重大复杂案件,通过“包工头认定工伤”等典型案件促进法律统一适用,创新“律师志愿服务岗”等解纷机制,加强司法交流协作,接收香港高校法律实习生4批32人,打造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区际法律冲突研究”调研成果获高度评价,不断将宏伟蓝图转化为实践成效。
2020年12月10日,二巡组织召开东北三省行政争议化解联动工作机制座谈会。资料图片
第二巡回法庭:
2015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在辽宁省沈阳市挂牌成立。在从改革探索到全面发展的8年历程中,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布东北三省法院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典型案例,连续举办4届长白破产法论坛,召开东北三省行政争议化解联动工作机制座谈会、民商事审判前沿问题研讨会,服务保障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通过审理聂树斌案、赵明利案等重大案件,有效提升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采取有力措施就地化解涉诉信访矛盾,日均接访量从成立时的1000余人次下降到当前的几十人次。
2021年5月20日,三巡组织召开人民法院服务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一次联席会议。资料图片
第三巡回法庭:
201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在江苏省南京市挂牌成立。自成立以来,该庭审结了一批广受社会关注的重大、敏感、新型案件。2018年依法公开审理并当庭调解沪西水产市场纠纷案,历经沪豫两地三级6个法院多年审理、当事人纠葛近20年的系列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服务大局创新绩。最高人民法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司法工作小组办公室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护航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创新产业体系建设。
2021年7月17日,四巡法官在村民板房外化解行政争议纠纷。赵心慈 摄
第四巡回法庭:
201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在河南省郑州市挂牌办公。自成立以来,第四巡回法庭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依法审理了一大批积案、难案、系列案件,彰显司法权威和公信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积极开展巡回审判,不断完善便民、利民举措,大力护航巡回区发展稳定。深耕司法改革“试验田”,牵头制定相关司法文件,积极探索当庭宣判、行政案件诉前化解与繁简分流、律师代理刑事申诉制度,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加强对下指导,定期召开巡回区法院年度审判工作座谈会,推动法律适用标准统一。加强少年法庭工作,积极开展普法宣传,主动问询司法需求,把司法温暖送到老百姓身边。
2022年6月8日,五巡成都审判点敲响第一槌。何 炀 摄
第五巡回法庭:
2016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在重庆市挂牌成立。该庭紧扣职能定位,为西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先后4次获院机关集体嘉奖、1次办案先进集体。坚持服务大局,牵头制订意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举办“大法官开庭”妥善处理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践行司法为民,设立成都巡回审判点并敲响“第一槌”,下沉边远山区办案50余次,形成“六个一服务模式”。全面深化改革,制定民“登”字号审核件办理办法,衔接“老马工作室”实质性化解纠纷。
2022年8月21日,六巡吴兆祥法官团队收到锦旗。王佳星 摄
第六巡回法庭:
2016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在陕西省西安市挂牌成立。六巡自成立以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严格公正司法,努力实现纠纷实质性化解;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司法改革“试验田”“排头兵”作用;创新提出“一巡多效”工作方法,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司法为民;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为西北五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代表委员有话说
将最优司法资源为人民群众“配送到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首席技师
刘 平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打通了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运行以来,将最优司法资源为人民群众“配送到家”。巡回法庭的法官由最高人民法院从办案能力突出、审判经验丰富的人员中选派。同时,地方法院派员跟班学习,从审判理念、裁判思路和工作方式上,提升“传帮带”效果,提高整体司法水平。
巡回法庭的设立让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当事人和律师可以享受最优质的司法服务,节约了诉讼成本,提高了诉讼效率。(人民法院报记者 罗书臻 刘洋 整理)
促进法律适用统一 服务巡回区经济社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汇业(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
魏青松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和律师,我平时工作中和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有接触,作为华东地区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秉持“追求卓越”的精神,积极落实司法改革举措,审结了一大批广受社会关注、促进法律适用统一、服务巡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敏感、新型案件,为持续优化巡回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法院智慧和力量。(人民法院报记者 罗书臻 整理)
对金融领域的良法善治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伊 彤
金融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法院的保驾护航。近年来,全国各级法院在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比如据我了解,北京金融法院与“一行两会一局”开展数据协同、政策协同、资源协同、智力协同,促进了金融风险的联动预警,对于金融领域的良法善治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希望司法机关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风向标作用,为社会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人民法院报记者 陆茜坤 整理)
为国家战略贡献高质量金融司法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燕芳
设立专门的金融法院,是我国司法系统的一大重要创新。近年来,金融法院聚焦规则创设和机制创新,为国家战略贡献高质量金融司法力量,实现很多全国“率先”,“首创”精神震撼和感动人心。比如上海金融法院,除审理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首案”,还把司法为民理念融汇到智慧法院建设的方方面面,为当事人提供了公正、高效、便捷、可预期的金融司法服务,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希望上海金融法院的成果及经验做法能在全国得到推广传播。(人民法院报记者 陆茜坤 陈凤 整理)
上海金融法院
2022年11月17日,全国法院系统首家投资者教育基地揭牌,首个投资者司法保护综合平台同步上线。陈 伟 摄
2019年2月21日,上海金融法院出台规划纲要,绘就建设“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世界一流金融法院蓝图。陈 伟 摄
上海金融法院于2018年8月20日成立。作为中国首家金融专门法院,上海金融法院坚持政治建院,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世界一流金融法院建设。4年多来,近20起案件获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等。首创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机制,首发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机制规定,首创中小投资者保护智慧舱、大宗股票司法协助执行、金融市场案例测试机制等,建成法院系统首家投资者教育基地,打造一流专业化人才队伍,服务保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北京金融法院
2022年11月22日,北京金融法院参与承办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 单鹏程 摄
2022年12月29日,北京法院金融审判特色人才高地授牌仪式在北京金融法院举行。单鹏程 摄
北京金融法院自2021年3月18日成立以来,坚持以“政治建院”为根本方针,大力推进金融审判执行体制机制创新,共审结案件11351件,包括“蓝石资产”“梅花生物”等一批社会关注度高、有规则创设意义的典型案例,实现以规则促审判,以审判促治理。坚持以“开放式·融党建”为引领,努力建设国家级金融法治协同平台,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金融审判队伍,形成了以3名全国审判业务专家、12名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为核心的人才矩阵,顺利挂牌“金融审判特色人才高地”。该院连续两年承办金融街论坛年会法治、金融科技板块。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成渝金融法院
2022年12月28日,成渝金融法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李真慧 摄
2023年2月6日,成渝金融法院组织代表委员进行座谈。李真慧 摄
设立成渝金融法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对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中国特色金融司法体系,维护金融安全,提升我国金融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9月28日,成渝金融法院正式揭牌。2023年1月3日,成渝金融法院受理首案,其中一审案件首案案由为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由成都办公区受理;二审案件首案案由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由重庆办公区受理。2023年2月6日代表委员首次走进成渝金融法院,通过参观和座谈深入了解法院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机构设置等情况。成渝金融法院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集中管辖金融案件的专门法院,是中国特色金融司法体系的重大首创
来源:人民法院报
编辑:李璇 辛九慧 盛方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