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通过线上形式成功举办。
数字浪潮风起云涌,时代坐标全新标定。近年来,城市竞速迈进“智慧城市”赛道,国内多个城市相继出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并将其写入首要发展任务。作为构建数字中国的基本单元,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重塑发展新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惠民、智慧社区……涉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哪里?本次峰会上将一一揭晓——大会期间,发布了《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报告》《数标指数2022》以及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评选结果,同时设立数字政府、数字惠民专题分论坛。
在峰会主论坛,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中国数字政府发展大中城市指数报告》,根据指数排名,北京、上海在直辖市中领跑,浙江、广东、山东列省域前三,深圳、杭州、青岛、济南在副省级城市中跻身第一梯队。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了《2022标准化支撑政府数字化转型评估指数及全国典型实践50强案例》,广东、山东、浙江评估指数排名全国前三,其中,山东省共有11个案例入选50强,居全国首位。在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方面,共有全国18省50市的1000余个优秀项目参赛,经多轮项目展示和供需对接,共推动200余个新型智慧城市优秀解决案例落地山东,相关项目在峰会主论坛进行了集中启动,投资总金额超过630亿元。
这场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峰会向外界传递着一个声音:山东聚焦政务服务、便民应用、社会治理等领域突出问题和民众身边的痛点、堵点,开出智慧“药方”,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打造数字山东的重要载体。在擦亮“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市整体品牌的过程中,特色鲜明、千城千面的“山东模式”愈来愈清晰。
先行先试,创新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在中国已开展多年,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上,山东一直在加速奔跑。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启动之初,山东注重整体设计,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技术架构、重点任务和整体发展目标。2019年,推动制定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分类设置市级、县级、社区建设指标,每项指标设置1-5星五个级别。2020年初,该项建设标准进一步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成为全国首套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省级地方标准,为市县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标准遵循。2022年,山东又从群众视角全面优化建设指标,推出了升级版的新型智慧城市市级、县级以及智慧社区建设标准,同步配套制定了智慧校园、智慧景区、智慧文化设施、智慧体育设施、智慧停车场、公交电子站牌、智慧杆柱等12项省级工程标准,填补了新型智慧城市细分领域的标准空白。
一项项政策和标准的发布都在为山东智慧城市建设推波加力。山东以标准为遵循,推动实施了三批省级试点,将全部设区市和70%以上县(市、区)纳入试点范围,并以试点为抓手,由点及面推动省内各市县实现了全面创建,整体建设成效不断显现。在赛迪顾问近期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中,山东12市入选数字城市百强,省域上榜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数字基建,为智慧城市赋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城市建设亦是如此。要想建好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底座必须扎实稳固。近几年,山东在数字基建领域的持续发力,也成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底气所在。
早在2020年初,山东就率先制定了《关于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网、云、端”等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和发展方向,对数据中心这一“数字基建的基石”连续三年进行电价奖补,实现了中大型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的跨越式发展,数据中心机架数三年来翻了一番,超过了28万架,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2年)》中,山东数据中心发展环境指数居全国第二位。
以5G为代表的移动千兆网络有着“一业带百业”、加速传统企业快速升级、推动创新创造的加持效果。2022年,山东省5G投资超过100亿元,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6.06万个,16个地市市区、县城城区、乡镇镇区和省内海岸线均实现5G网络覆盖,交通枢纽、重点高校、医院、大型商超、4A级以上景区、经济园区等重点场景实现连续覆盖,行政村5G覆盖比例超过40%。
此外,山东也是全国唯一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双枢纽”省份(济南、青岛),物联网终端注册用户达到1.53亿户,居全国第四,物联网终端接入流量居全国首位。等等。
数字基建、数聚赋能下的智慧城市宏伟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人为本,传递民生温度
如何让更多人触摸到“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新型智慧城市的现实存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被写进山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因中。
为了更好满足群众对智慧生活的需求,山东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问需于民”活动,累计收到各类意见建议超过300万份。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整理形成市县1300余项重点需求清单,研究推出务实管用的解决方案。实施优秀场景的动态打榜,打造了入学、就医、就业、出行等群众身边的智慧便民应用场景7000余个,按年度梳理编制优秀案例集,加大典型案例的复制推广力度,加速“一地创新,全省复用”,推动智慧应用场景扩面覆盖。
在济南,公交卡在“卡码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了与山东场所码联动,仅此数据赋能“卡码联动”一项,每天为济南130万人次乘车节省3600个小时。在日照,市民通过爱山东移动端“婚育服务全照办”系统,可在线办理包括出生医学证明办理、户口登记、生育医疗费支付、新生儿医保参保缴费等11个事项,基本涵盖了市民结婚、生育后所需要办理的全部业务。在德州平原县,“舒心就医”让职工医保患者实现了“先看病后付费”。平原县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敬波介绍,门诊病人的候诊时间,由平均3.5个小时缩短至现在的45分钟。
一部手机,坐公交、逛公园、去医院全搞定;“会思考”的路灯提示如何一路绿灯通行;全省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已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全覆盖……享受智慧便捷的生活,正逐渐成为山东人的常态。
这些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数据和应用平台的有力支撑。山东依托全省一体化的大数据平台,建成了数据共享交换的“高速通道”,实现高频结构化数据按需汇聚共享;依托“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高频政务服务“掌上办”;依托“山东通”平台,提高了政府施政履职效率;依托视频监控平台,实现了全省视频资源的汇聚共用。近期,复旦大学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中,山东数据开放省域指数列全国第二位; 《2022中国省级移动政务服务报告》中,“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综合指数获评“A”级,获得“首屈一指”奖项。
因地制宜,擦亮特色品牌
山东各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生动案例,显示了山东在构建特色鲜明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格局的态度。
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算力大会,连续举办两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在全省层面开展“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创建行动,山东瞄准目标持续发力,“千城千面”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正在形成。
在推动特色创建的同时,山东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成立山东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组建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3个区域发展联盟,按年度明确区域轮值城市,支持建立一批协会、智库、建设主体等细分领域联盟,初步形成了“1+3+N”的山东半岛智慧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一批跨区域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落实落细,打通“最后一公里”
智慧社区建设既是城市精细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广大群众共享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成果的民生工程。
山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坚持全省“一盘棋”推进。2021年初,在全省启动智慧社区建设提升行动,首批遴选出301个社区开展省级建设试点,设立数字山东专项引导资金,引导各级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2022年,将建设范围扩大至1200个社区,基本涵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在近期省大数据局、省民政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中,着眼于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智慧化水平,提出2025年底前建成不少于5000个智慧社区。
各地按照省里提出的特色化、差异化以及普惠化建设的路子,围绕文化教育、养老服务、创业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绿色低碳、党建特色等群众关注的八大类领域,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建设模式,加快打造群众满意、特色鲜明的智慧社区。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兴盛社区,满是“智慧”气息:小区出入口的智慧门禁系统能够高清识别人车信息;300余个智能烟感报警器对火灾在线智能监测预警;社区内智慧路灯除了照明还能提供无线网络……
楼栋数11栋,房屋数2196个,人口数3503人,车位数370个……烟台市芝罘区建昌街社区打造了“一键搜社区”“一网管社区”“一屏观社区”等应用场景。依托建昌街社区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全面掌握社区工作各个环节,从而实现社区工作全方位监控和全局化调度。
诸如此类的“智慧社区”在齐鲁大地不胜枚举,拔节生长的智慧城市,留给人们美好的期待和想象,山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未来可期。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