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方便面,一个早已被中国人认识的名字。康师傅又台湾魏氏兄弟创建,他们的康师傅方便面让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康师傅不断壮大,现在的顶益集团早已不同往日,我们一起来看康师傅的发家史。
台湾亿万富翁魏应州在1950年代就读的小学现在仍在他的家乡台湾彰化永靖。可追溯至蒋介石统治时期的学校正墙上还留有“礼、义、……耻”的训诫标语。那时分,与中国大陆进行贸易无疑就是对所有这些“品行原则”的背叛。
街对面是一座建于1997年的纪念公园,纪念的对象是一对夫妇,他们对中国大陆信仰一种完全不同的精神。魏德和及其妻子在拥挤的祖屋里抚养了七个小孩,祖屋里住着100名魏氏家族成员。四个儿子都因在中国做生意而成为亿万富翁。现在,这四个儿子正花费数百万美元重建他们的祖厝,作为大陆游客的一个旅行景点,而大陆游客目前已成为台湾旅行业增长最快的收入来源。
在两岸冷战时期的敌对关系于1980年代开始解冻之后,魏氏兄弟很快便进入中国大陆。继1992年在天津开设第一家方便面厂之后,他们的康师傅方便面让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如今,魏氏家族的顶益控股集团在高度自动化的大陆工厂每年消费160亿包方便面。他们提供200多种口味,以此来吸引中国各地处于不同气候和文化的消费者。
现在,魏氏兄弟找到了一个更为利润丰厚的业务:饮料。现年57岁的顶益集团董事长魏应州在回想他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动机时说:“是贪婪吸引我进入饮料业的。”他此时正远离台湾的家乡,在中国东部城市天津他们最初开设的那家方便面厂附近接受采访。天津是顶益集团以及魏氏家族拥有74%股份的投资控股公司——顶新国际集团的总部。他的贪婪意识得到了回报:自2009年以来,顶益集团的饮料业务收入已超过了方便面业务。这家《福布斯》亚太顶尖50强企业在2010年的总销售额增长31%,至67亿美元,净利润增长25%,达4.78亿美元。
而且看来这个增长势头将持续一段工夫。据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公司AC尼尔森(AC Nielsen)的统计显示,在截至今年3月份的12个月内,中国非酒精饮料市场扩大了11%,销售规模达140亿美元。而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很可能将吞并规模较小的企业。在中国,顶益遭到台湾第一大食品公司——统一企业的激烈竞争。顶益在中国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早在1979年——即魏氏进入中国大陆的十年前就返回中国(另一家值得关注的进军中国大陆的台湾企业——中国旺旺控股公司的饮料销售不到其三分之一) 。
在香港上市并且也是日本三洋食品公司大股东的顶益集团是顶新集团最大的但并非唯一分支机构。顶益集团母公司顶新集团的其他三大分支机构分别由其他三个魏氏兄弟掌管,它们分别从事于房地产(包括在2009年买入标志性建筑台北101大楼三分之一的股份),其他饮料类(味全食品)以及零售商店和餐馆——包括广受欢迎的中国快餐连锁店德克士(参阅本文最后的“鸟食”)。
正如顶益在中国大陆获得56%市场份额的方便面领域,其主打的即饮茶正瞄准中国庞大国内市场的不同地域。“不同口味和便利给我们提供了机会,”魏应州说,因为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在中国消费者崇拜洋货并竞相效仿外国人的那段时期,可口可乐可以培养中国消费者如何喝便利饮料并养成这种消费习惯。”他说,“但30年之后的今天,中国正回归其本源。这些是中国的传统饮料,比如茶以及酸梅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