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连日来,全国多地调整优化部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特别是多地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种种防疫优化措施,对群众出行、生活和工作无疑是一种利好。当前,无论是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还是社会公众心理调试,都处于关键时期,应多层面未雨绸缪,制定精准化应对措施。其中,对社会公众心理的及时和科学引导,尤为重要。
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的同时,社会公众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部分公众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比如有人担心,未来感染概率或许增加,自己会不会被感染,急需的解热镇痛药能不能及时买到。尽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12月5日回应称,可以适当储备解热镇痛日常药物,没必要抢购和囤积,但这种情绪还是有可能在人群中蔓延,甚至由此引发药品抢购现象。
近日,一张“新冠吃药顺序图”在朋友圈、微信群、微博热传。图中列有8种药物,包含西药、中成药等,均说明了对应症状,并标有服用序号。网友纷纷收藏,以备不时之需。随后,又有网友对是否要囤药产生疑问。据媒体报道,多地的治疗感冒类药品销量倍增,甚至有人囤呼吸机、制氧机、血氧仪等医疗器械。凡此种种,均是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特殊社会心理的体现。对于这种在特殊形势下产生的社会心理,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医疗是专业度很高的领域,盲目吃药、囤药可能会适得其反。或许有人认为,家庭用药多是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但个体差异很大。比如有人对特定的药品过敏,一旦跟风吃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其实,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等防护措施仍是当前防疫新形势下的首选。全程接种新冠疫苗、按要求接种加强针等,则是减少重症的重要手段,应倡导民众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积极接种疫苗。当然,即便感染上了病毒,也切莫病急乱投医,遵循医学原则,寻求正规诊疗,才是最佳选择。
做好保障和应急,让公众吃上定心丸,这一点更为重要。确保药品足量供应,出台医疗挤兑现象防范应对措施,让每位自愿进行核酸检测或实施隔离治疗的人都能快速便捷地获得服务。做好科学防护、安全用药、规范就医等方面的科普宣传,医疗机构应充分利用线上服务等方式及时接受民众咨询。北京市新冠肺炎线上医生咨询平台近日重启,为市民提供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和医学方面的专业指导,就是一个好的做法。
在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过程中,一些公众出现矛盾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从社会到机构再到个人,都需要理性面对、科学应对,这是对整个社会治理的一种考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勇敢地迈坎过关。
文:唐传艳(医务工作者)
编辑:徐秉楠
审核:王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