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姓名”的软反抗
日据时期“改姓名”运动的遗物
我在《日据时期台湾户籍誊本》谈到对日据当局在台湾推动“改姓名”的软反抗,谈到“女改男不改”的方式和例子。有台湾青年朋友提问:有没有其他软反抗的方式和其他软反抗的例子呢?我知之不多,先补充讲述一个“女改男不改”的例子罢。台湾著名学者曹永和教授的夫人和夫人的妹妹在日据时期的日本名字分别是花子和贞子,台湾光复后分别改为中国名字若华和明贞。曹夫人的两个弟弟张钰和张镇则不曾取日本名字。顺便说一句,台湾大学黄美娥教授乃出于曹教授门下,也是很好的学者。
对“改姓名”的软反抗还有“明改暗不改”,其要点是改用的日本姓同原本的中国姓隐藏着紧密的关联。例如,将吕姓改为宫本。据说此举曾经吕姓长辈在明信片上印:“我想把‘吕’字保下来,所以取‘宫’字,它表示吕姓人戴文官帽(教员),建议吕姓者用‘宫’字为复姓之一字,是否赞成?”分发全台吕氏族人征求意见,结果是回信咸表赞成,多数同意改为宫本。这是明改暗不改之一例。当然,更多的是直接用原姓氏的郡望或堂号为姓,如陈姓改为颍川,台湾作家张大春的小说里有这样一段话:“她的名字叫颍川秀敏。我说,颍川是个姓吗?她说,当然,是贵国的所谓堂号。张君的堂号是什么呢?”实际上,陈姓的郡望不仅颍川一地,还有汝南、东海、广陵、下邳等;而以颍川为郡望的除了陈姓,还有锤、干、乌、赖、姚、余、田、陆、孙、晁、虞等姓。
(2018年4月14日记于北京)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肖璞韬,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弟子,“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曾参与改编单田芳红色经典评书系列《贺龙传奇》《少林将军许世友》《九一九演义》,并参与《单田芳自选集》十部系列评书的文字整理,文史功底深厚。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话说两岸》,收录了其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50篇文章,用简短的篇幅、简洁的语言讲浅近的道理,描述和论述海峡两岸的联结点: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
《话说两岸》所有文章都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就像一个个历史的小片段,形成了对两岸关系大历史的强有力佐证与补充。
京彩台湾推出《话说两岸》有声版,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同本职工作有机结合,为广大读者提供“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促进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感谢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中广天下(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