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近日,关于某医院医生绩效收入减半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医务人员薪酬是一个热点话题,不论是社会公众还是医疗卫生行业人员,对此都存在多元的认知和感受,求解一个全社会都能接受的公约数并不容易。因为难,相关的改革更要加紧推进。
薪酬是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体现。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的改革路径是明确的,整体而言就是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决定机制、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落实“两个允许”、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在以上原则下,推动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和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允许医院自主设立薪酬项目、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重等改革,也一直在路上。
2021年国家5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充分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作为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允许公立医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为的就是让公立医院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发挥薪酬的保障和激励作用。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全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国家6部门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指导地方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等。这些顶层设计的导向,在于调动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积极性,也突出“合理引导医院和医务人员对薪酬制度改革的预期”。
在改革进程中,各地公立医院的成效展现不一。福建省三明市多年深耕年薪制,已从医院负责人扩展到医生;河北、安徽等省对年薪制也做了推广。但此前也有通报显示,一定比例的医院出现了亏损情况,不仅自身条件够不到“两个允许”要求,医务人员的薪酬也出现波动,同时也出现工作量增加但薪酬下降的情况。这说明,改革面临复杂困难局面,建立健全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实现对医务人员的激励与约束,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做。
根据公开的最新数据,今年1—3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5.9亿(不包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数据),同比下降0.3%;出院人次7077.2万,同比增长16.2%。今年1—6月,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同比增长18.2%。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公布的《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23年卫生健康投入继续增加。这说明,从公立医院整体来看,今年以来,医务人员的劳动量并没有减少,医保基金支出也相应增长,财政保障力度更大了。宏观层面的信号是积极的,需要引起更大程度重视的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集采结余留用政策执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相关改革如何执行到位、查漏补缺。
医务人员是保障人民健康的主力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同提升医务人员的获得感没有矛盾。改革所要改的,是不到位的执行、资源的浪费、低效的管理。坚定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合理保障医务人员待遇,换来的将是百姓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
文:叶龙杰(媒体人)
编辑:于梦非
校对: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