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首都创新发展同心同向
北京:立足首都特色答好新时代法律监督必答题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
2021年6月,党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落下的重要一“子”。
一年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把深入落实《意见》及北京市委制定的实施意见自觉落实到强化法律监督的检察实践中,以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诠释首都检察人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不断推动首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以“首都意识”推动法律监督
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效
《意见》印发后,北京市委高度重视,明确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履行首都职责要求制定实施意见,市委政法委3次召开工作推进会统筹指挥北京市实施意见的研究制定,市检察院党组积极推进实施意见的代拟起草,相关工作既紧锣密鼓又蹄疾步稳。
6个月后,历经17次修改完善、向市属43家单位和16个区委政法委征求意见并提请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北京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于2021年12月印发实施,既为全市各级党委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要求上来提供具体指引,也为首都检察机关充分释放检察制度效能完善了政策“工具箱”。北京市委的实施意见突出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首都检察发展正确政治方向,明确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着重强化依靠党委领导破解法律监督难题,创设了向党委政法委报告监督纠正的重大违法执法司法案件情况,将法律监督情况纳入平安北京、法治政府建设考核等制度机制。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北京市委实施意见印发后,北京市检察院党组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梳理明晰85项重点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方案,并印发至全市检察机关加强工作指导。在北京市委政法委领导下,推进形成合力落实的良好态势。今年4月,北京市委深改委法治建设领域改革专项小组审议印发了全市相关单位贯彻落实市委实施意见的分工方案及实施“3+N”重点领域专项检察监督系列方案,为检察机关靶向发力、精准监督把方向、管大局。
以“首善标准”
强化自我革命与机制支撑
北京作为首都,各项工作都具有代表性,检察工作也一样。
破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深化检察工作内在规律性的认识。对此,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雅频认为,“强化检察权的监督属性,要将检察履职从偏重权力制约、囿于司法办案的境地解放出来,把‘监督有效’与‘制约有力’更好地结合,强法律监督之基,固法律监督之本,行法律监督之力,积法律监督之势”。
《意见》印发一年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是否“给力”?
数据变化给出了答案。截至今年6月30日,该市检察机关司法办案与监督办案的占比结构为44.61∶55.39,即每100件检察案件中,有近45件属于司法办案,有55件多属于监督办案,该项指数自今年3月底以来始终保持稳定。同时,监督办案的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全市检察机关上半年依职权主动监督案件数较去年同期上升68.3%,裁判案件监督率和采纳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书面纠正违法和检察建议提出数量大幅上升,实现了监督成效全覆盖,相关采纳率综合提升18%……检察权的监督属性与司法属性日趋融合统一,首都检察监督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
破题,离不开自我革命,同时,机制支撑亦不可或缺。
今年2月14日,北京市检察院与市律师协会会签关于移送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线索的会议纪要。“我们专门搭建了‘检律协作线上移送平台’,线索移送及结果反馈均在线上对接完成。”北京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李欣宇介绍,这种形式既符合拓展检察监督线索来源渠道的要求,又有效减少人员直接私下接触,建立起“亲不逾矩、清不远疏”的良性检律互动关系。
行动远不止如此。北京市检察院深化落实重大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工作机制;深化与市公安局协作,推动完善覆盖全市的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办案机制;对接市政务服务管理局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检察+热线”合作机制,打造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模式;会同市工商联组建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库,推动北京市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迈入“精装修”阶段;深化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明确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起诉长效机制;强化与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协作,建立辖区证券期货行业检察联络工作机制,健全打击证券期货领域行刑衔接机制……随着贯彻落实《意见》及市委实施意见的实践不断深入,门头沟、昌平、怀柔等区的区委先后出台结合本区实际、加强和支持本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举措和办法,深刻诠释创新发展理念。
以“首都特色”
提供更多更实更优检察产品
“今天这期节目很特别,是我们首次和北京市检察院合作进行的一次创新性录制。”今年7月2日,在北京卫视《向前一步》节目录制现场,主持人的开场白透露出了“秘密”:这期节目主题聚焦轻罪案件的诉源治理,围绕检察机关对商超自助结账式盗窃类案件从“治罪”走向“治理”的实践展开话题。
不像以往参与节目录制时单纯作为推动矛盾化解向前一步的“助推器”,北京市检察院在检察履职上也“向前一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现社会治理问题,与相关职能部门一体促进健全机制、堵塞漏洞,实现前端治理、诉源治理,并主动参与议题设置,引领社会法治意识,让检察监督从幕后走向台前。
据了解,北京市检察院为持续增强检察供给与首都发展需求的适配性,印发《北京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工作方案》,综合运用“四大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北京筹办举办冬奥工作大局;着眼于将检察履职融入首都重点区域建设发展工作大局,制定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精准对接北京市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法治需求,制定相关服务保障的工作意见等。
检察产品的供给也始终紧跟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公益诉讼助推中轴线文物建筑修缮一新,密云水库库区违建消失不见,故宫、天坛等4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同仁堂等一批首都老字号企业有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检察顾问”;反洗钱专业“智库”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动常态化……
这些实践背后,都有“检察元素”的符号跳动;这些惠民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法律监督的强力推动。(检察日报 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