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主办方供图
【新民晚报·新民网】沐浴着2021年末冬日暖阳,今天上午,“一元‘中’始——2022北京中轴线特展”在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正式开幕。
中轴线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古都标识,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哲学思想,汇集了城市建筑精髓,见证了古都历史变迁,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北京中轴线,贯穿东城区南北,发挥着北京城市骨架的统领作用,链接着东城区内多片历史精华区、多处历史遗产,构成了古都文化的天然谱系,集中彰显了首都文化自信。此次展览以“一元‘中’始”为主题,以中轴线历史发展变迁为主线,通过照片对比、模型复原、多媒体展示、观众互动等多种形式,呈现了中轴线气势恢宏的景观序列、延绵不断的城市脉络和多元传统的空间载体。本次展览将中轴线这一宏大主题与城市公园遗址空间有机结合,向全社会传播老城保护的最新理念,展示近年来东城区在中轴申遗和保护利用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使古都韵味融合城市新貌,全方位彰显老城兼容并蓄的人文魅力。

“今天全民共同努力,不但要保护好中轴线,还要让中轴线文化活起来,能够真正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北京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和谐融合的典范”,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单霁翔说。讲好中轴故事不但要保护和展示城市历史遗存,展现文化价值,更要吸引民众知晓、参与、监督、受益,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共同推进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文化遗产在更大范围活起来、动起来、响起来,这既是对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模式探索,也是文化创新发展融于在地群众的实践路径。

中轴线既是历史轴线,也是发展轴线,是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魅力所在、资源所在,也是优势所在。据了解,东城区长期以来以挖掘古都文化丰厚内涵,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格局为己任,不断引入社会力量,全面优化区域文化发展布局。辖区内故宫、天坛、大运河等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也为参与中华文明海外对话、讲好“中国故事”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以来,东城区持续推动“崇文争先”创新实践,出台《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 进一步加强“文化东城”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年-2025年)》 ,系统构建“一轴、两区、五带、五城”文化格局,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注入力量;创新成立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不断发挥优势资源聚合效应,以文化为媒介载体展示传递东城和北京形象;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展示空间,带动文物、历史建筑开放展示与文化设施共享;策划推出“中轴线上”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永定门光影秀”“古建音乐季”“唱响中轴”等广泛热烈的特色活动,不断加强中轴线文化形象塑造,全面增强文化感知力、影响力。东城区着力推动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在打造文化IP矩阵等方面持续进行探索实践。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通过挖掘古都文化丰厚内涵,构建面向国际的文化传播格局,推动古都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发展。此次以中轴线特展为契机,成立文化创意发展中心,同步发布研究院专属IP卡通形象“垣垣”,是文化破圈创新发展的又一尝试。(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杜雨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