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业务管理和行为管理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就像人的两只手一样,要配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管理的作用。如果其中任何一只手出了问题,都会对管理的整体带来损失,以至让企业管理停滞不前,受到严重的阻力。所以企业应当全方面发展。
一、管理——摸着石头过河
时下较多的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管理总有一种模着石头过河之感,仅不知其实过河的方法很多,模着石头过河可能是所有过河方法中最愚蠢的方法,过河其实很简朴,你可以借桥过河,寻觅相类似而又有管理经验的企业并过去;你也可以借船过河,找一些知名的咨询公司设想企业的管理制度;你还可以跟着别人后面过河,借鉴别人的管理经验;……,林林总总的河方法,我看属模着石头过河最愚蠢。
二、竞争——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都在大谈企业竞争的核心,很多人总结出“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样荒谬的结论,并大为宣传,于是企业争先恐后地到各名牌高校高薪招聘人才,看门非大专不要,接待的非硕士不用这样的企业也非鲜见。企业竞争核心真是人才竞争吗?。“人才”,指的是人的“才能”,则人的“才干”和“能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谁没有“才干”和“能力”,企业到底需要有什么样“才干”和“能力”的人才都未弄清晰,就大势高薪海选“人才”,到头来自然是一场空。如果我们说企业竞争是人的竞争或许说对一半,企业竞争的核心应当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人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用人——优胜劣汰
谈及企业用人原则,人们往往回答“优胜劣汰”,企业招聘员工也往往一看年龄、二看文凭、三看性别,又考试,又面试,最终录用的“人才”在企业待不上半年,大多“孔雀东南飞”留下的了了,还不是当初认为最优秀的那几个。我们淘汰的就是劣的吗?为何这里淘汰到别处还成为优秀呢?其实“优胜劣汰”这个词本身就有问题,何为优,何为劣,本身就难有严格的定义,且优不肯定胜,劣不肯定汰,就象最先进的产品往往难成最赚钱的商品一样,世上本没有优胜劣汰,只有适者生活,企业用人应当是找与企业相合适的人,由于企业文化的差异,企业适用的并肯定是最优秀的,在某个方面最优秀的也不肯定是企业最合适的。
四、投资——交学费
企业投资成功了自然不说,一旦失利了,决策者往往会说:“交学费”一笑置之,很少有人去追索一下,交了这么多学费,我们到底从中学到了什么?企业投资的失利,往往是企业投资前期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对项目进行细仔的分析,对市场、资源、管理、资金等可行性分析不到位所至,如果不去认真总结一下失利的原因,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把学费交下去,企业如何不倒。学费交了是要学东西的,不是丢到河里玩的,失利只能引以为界,难以成为成功之母。
五、业绩——看结果不看过程
企业绩效管理中往往都提倡这样一句话“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结果故然重要,但没有过程的结果,终究会没有什么好结果,或者说不可能有长期的好结果,如果企业某个部门业绩很好,是通过损害企业其他大多数部门的利益得来的,对整个企业来说这样的结果可能不是好结果,一个企业效益很好,但他是通过污染环境,破坏社会资源得来的,这样的企业终究会被社会淘汰,一个人很有钱但全是偷来的,这样结果有意义吗?企业管理中看结果,更要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