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白领也不安于只拿工资,纷纷下海。可是成功的却没有几个人,你想明白答案吗?先来看看下面这个白领的自白吧。
我是一个白领。有一件事我憋在心里很久了,看看全国各地风风火火的乡镇企业家们,要学历没学历,要文化没文化,打电话张口‘哇哇哇’,26个字母认不全。可是,就是这帮人,开宝马,盖洋楼,包二奶,还能常常到胡润百富榜露个脸。
我呢?论学历,好歹是本科出身,经济术语背得滚瓜烂熟,英文全面和国际接轨,伦敦音纽约音切换地来去自如;言谈举止彬彬有礼。可混了几年,还是挤公交,贷按揭,跑相亲。
终于有一天,我攒了笔钱,开了家店,招了些人,成了老板,梦想是成为光明正大的城市企业家。
再后来,我却失利了。
几乎所有开店失利的白领都不大好意思接受我们的采访,因为他们失利了。
开咖啡馆失利,开奶茶店失利,开饭店失利……失利,抹在他们名校毕业的文凭上,抹在高级白领的外套上,抹在脸上,让人灰心丧气。
在痛定思痛后,他们会暗暗总结失利的教训,造出一个“如果当初……那么……”的句式。
希望这些零星的总结对想要开店的你有点用处。
如果当初“对员工再狠点”……
在自己做老板之前,学了再多的经济学,也不会真正领悟“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所说的“原罪”。
一个好老板,必须要懂管理。如果你面对一大群文化素质不高,一心打工只为钱的员工而手足无措,那么离死期也就不远了。一年前锣鼓喧天、高朋满座、恭喜恭喜音犹在耳,一年后门口一块牌,白底红字上书4个大字:装修,停业。这就是在延安路附近开饭店的李先生的结局。
“我一直以为和员工就是一家人,平时在一起说说笑笑,餐厅上下一团和气。”李先生是个博士,从事文职工作,去年抛售了房子股票,拿200万元盘下了饭店,1年就没有了。
第一次同那么多服务人员打交道,读书人李先生坚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他从我做起,要求所有员工把餐厅当作自己的家,希望大家能像他一样拼命地为这个“家”而努力。他相信一家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让员工产生归属感就是企业文化应当产生的力量。
可讲的时分大家都点头,没多久,底下员工就摸透了老板“为人慷慨仗义”的脾气,人人都打好了一副小算盘。
先是干活的人不知不觉就多了起来。洗碗的工作,明明8人就能完成,主管硬说要10个。李先生想想,主管在一线工作,总比后台的老板了解实际,于是点头同意。过了一阵才发现,招来的人全是主管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婶。李先生没吭声,他觉得人家闯荡上海滩不轻易,大不了每月多开2000元工资。
又没多久,店里的东西开始接二连三奥秘失踪。从一碗方便面的消失开始,慢慢发展到冷盘、发展到鸡鸭鱼肉……终于有一天,包厢里的电视机也没了!这时分李先生又想了,既是一个大家庭,孩子犯错再所难免,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他虽然在心里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但仍旧咬咬牙齿不动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