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分享
保险企业的员工培训的几大误区
2014-07-11 12:25  浏览:267869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晒展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晒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如何透过教育使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更上一层楼,从而达到提升业绩的目的呢?要想真正使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至少应当走出以下几种误区。

  寿险是人才的事业,人才是教育的事业,教育是培训的事业,培训是训练的事业。这话对于每一个寿险从业者都可谓耳熟能详。管理是最大的爱,培训是最大的福利,更是挂在每一个管理者的口中。然而,到底如何透过教育使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更上一层楼,从而达到提升业绩的目的呢?依笔者之见,要想真正使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至少应当走出以下几种误区。

  在营业部中,最常常见的现象就是每每业绩低迷,部里边就会组织几个讲师,不是什么高手就是展业明星,金牌讲师之类的,云山雾诏的讲上两天。不管最终能否起到效果,经理们总会这样讲,听听课学点东西总不是坏事。

  无论是一个团队的运营还是一家公司的运营,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整体的运作实际上是一个系统问题,培训并不是包治百病。业绩不好可能是产品滞后的原因,可能是基本法的原因,可能是内勤服务的原因,可能是后续追踪的原因等等,总之不能认为业绩不好就是缺少培训,来个培训就能解决低迷的问题。应详细分析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哪有病医哪就对了,千万不能只对业务员开刀。如果起到负作用,那以后同样的工作就不好组织了。

  一医一药医百病

  比较客观的说,任何一个医生都不可能明了人间所有的顽症,一种药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有好的疗效,一个人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专家,也就是说对于课程千万不能求全。但经营者往往希望透过一次课程,透过某个讲师,使团队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都是不切实际的。现在大家都盛行请顾问,好象顾问能药到病除,这些人自己又喜欢大包大揽,趁机开个天价。顾问心里想,人间哪有真情在,多赚一百是一百。很可能一年没开张,开张吃两年。顾问绝对不是万能的。

  我举个例子吧,试想在台湾产生一个营业部经理需要十年以至更长的工夫,而在中国大陆产生一个营业部经理很可能就是一年更有甚者几个月就上去了。试想台湾的经验在国内灵验吗?当然,我对台湾顾问一点偏见都没有,有很多人都是好朋友。在这里只想提醒经营者警醒一下,以使自己的经营中少走弯路。是否也可这样总结一下,顾问不是万能的,培训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顾问没有培训是万万不能的。

  无的放矢“一锅端”

  说到这里,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肯定要使培训分出层次,分出级别来,做到有的放矢。大家都能想到我就不说这点了,那就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切忌“一锅端”。

  从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方式看,应注意感性理性相结合,静态动态相结合,不要只顾煽情,讲得人兴高采烈,听得人感动不已,走出教室后,大家彼此问了一句,刚才讲什么呢?记不清了。讲起来震天动地,做起来有心无力,这样的培训只有三天半的效果。笔者是一个特别感性的讲师,但我真实无法忍受一套课程都是比较感性的那一种,比如理性的试着安排在上午,感性的合适安排在下午,防止学员发困,在内容上也能找到更好的结合点。

  当然,培训是个大话题,决非一篇小文就能包含所有的内容。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创下优异成绩。

    IP:113.118.5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