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是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面是潮湿的印度平原,在这中间镶嵌着一个国度,这就是我们的邻国尼泊尔。
很多人将尼泊尔称为“雪山王国”“最幸福的国家”“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但同时它也是世界上贫穷和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图片来源:Pixabay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不少华人,他们传递着来自中国的善意,见证了中尼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微笑儿童”项目月捐人夏琛琛,就是其中的一员。
来到尼泊尔的7年里,作为一名医生,她一方面为尼泊尔人民和在尼华人华侨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一方面也积极参与中国或其它公益组织的当地社区的爱心活动,如报名参加社区医疗义诊工作,社区抗疫物资捐赠活动,参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教育支持项目和“微笑儿童”项目月捐,力所能及地帮助尼泊尔孩子们。
在陌生的国度开启医生生涯
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是夏琛琛年少时即深埋心中的梦想。在填高考志愿的时候,她坚定地在所有志愿栏里都填上了医学专业。
2015年,她顺利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然后和当时的尼泊尔男友来到了尼泊尔。
初来此地,正是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后不久,百废待兴,无数民众流离失所。而对于夏琛琛来说,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开启职业生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能在尼泊尔从医,她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办理各种证件,最后终于拿到了从医资格证,成为了除援尼医疗队等官方派出的医务人员外,第一个拿到尼泊尔从医资格证的外国人。
△夏琛琛在为患者看病
拿到从医资格证之后,夏琛琛进入了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面向外国人开放的私立医院工作。
从最基础的医疗翻译,逐步做到内科医生,她用专业和敬业在尼泊尔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从医之路。
开办一家梦想中的医院
在私立医院工作期间,夏琛琛发现高昂的就医费用和沟通成本,让身在尼泊尔的中国人就医相当困难,也为无证黑医、地下黑诊所提供了生存空间。
回顾自己在尼泊尔数年的从医经历,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夏琛琛的脑海中形成——开一家主要服务于在尼华人华侨的医院。
在这所医院里,精湛的医术、专业的设备、丰富的从医经验都是必须项,但收费不能太高,毕竟在尼泊尔的中国同胞背井离乡奋斗都不容易。医院要24小时开门营业,让患者随时都能就医。同时,沟通要简单方便,让同胞们有回到家的感觉。
梦想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尼泊尔工业落后,所有设备都要进口,而进口税奇高,再加上设备维护费用,导致在尼泊尔开办医院的经济成本是国内的2-3倍。
虽然很难,但夏琛琛凭着一股子韧劲,东筹西借咬着牙把医院开了起来。
2022年7月22日,夏琛琛创办的尼泊尔华侨友好医院正式开业。她希望这是一家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健康咨询于一体的医疗机构。
在这里,她希望所有的华人华侨能享受到一流的医疗和中文翻译服务,收费一定要比其他私立医院低很多,而对其他国籍在尼患者也统一收费标准。
医院开张后,夏琛琛不仅需要出诊看病,还要打理医院里里外外的大小事情,比之前单纯当医生累多了。而要保证医院每月收支相抵,又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可夏琛琛从不后悔。
这是她梦想中能为在尼华人服务的医院,而为梦想奋斗的人,永远无悔。
真心的善意能跨越高山突破隔阂
在尼泊尔多年,夏琛琛也有过很多坎坷的经历。但作为医生,那份救死扶伤的济世情怀让她从未远离过公益。
她会定期把旧衣服捐给有需要的人,还时常到孤儿院、华侨华人聚居区开展义诊活动。
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她也多次协助中国大使馆进行华人华侨防疫工作及各公益机构组织的公益活动,到贫困社区开展医疗物资发放工作。
她说:“中国和尼泊尔虽然是邻国,但隔着喜马拉雅山,还有语言隔阂,所以两国人民在彼此眼中都很神秘。但爱是不分国界,真诚和善良能打动我们中国人,也能打动喜马拉雅山那一边的尼泊尔人。”
△夏医生参加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 )尼泊尔办公室的公益活动。夏医生(右一戴帽子),邹志强(左二戴眼镜)
和夏琛琛一样,邹志强在尼泊尔也度过了七年时光。她是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尼泊尔办公室主任,2015年,因地震灾后援建进入尼泊尔。
2020年,“微笑儿童”项目在尼泊尔落地,通过学校供餐的方式吸引受饥儿童回到学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看到邹志强发出的“微笑儿童”月捐倡议时,夏琛琛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开通月捐,每月捐赠100元,这可以为1名尼泊尔儿童提供约24天的爱心早午餐。
如今,夏琛琛已持续月捐近三年。两张月捐年度证书,成了她办公室里挂得最高的荣誉证明。
△尼泊尔受益儿童享用当地的传统美食——达儿巴特
和夏琛琛一样的微笑儿童月捐人还有很多,正是在众多月捐人的点滴和持续支持下,尼泊尔微笑儿童(学校供餐)项目,为尼泊尔3个地区学前阶段至小学六年级的儿童提供每日两顿餐食,仅在2022年就惠及到尼泊尔三个区近6000名政府学校的孩子们。
无数月捐人用日常的点滴善意汇聚成大江大河,从喜马拉雅山巅流向每一个尼泊尔孩子的心间。两国民心不是天然就相通的,但真心的善意总能跨越高山,突破人心的隔阂。
在他国土地上,
一个人就是一个国家的窗口
七年来,不论是尼泊尔还是夏琛琛,都改变了很多。
2015年的尼泊尔,长时间的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油价奇高所以交通费很贵。而2022年,尼泊尔的基础设施已经好了许多。
2015年,初来尼泊尔的夏琛琛,只有满腔热血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2022年,她已经“把他乡作故乡”,不仅有了自己的事业,也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一个中尼混血的可爱孩子。
每天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每周陪他去上中文课、学舞蹈,是夏琛琛忙碌的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夏医生带着儿子参加公益
七年的时间,也见证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尼泊尔办公室的坚守和行动。
秉持“大爱无疆、民心相通”的理念,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尼泊尔办公室紧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尼泊尔震后紧急救援与过渡安置、灾后重建、抗击疫情、社区发展等不同阶段开展多个项目,覆盖尼泊尔57个区,受益民众超过55万人次。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尼泊尔办公室部分工作人员,背景标语:一个团队的成功离不开团队里每一个人的帮助。
七年不长,但坚持,就会改变。
“中尼友好”不是只写在新闻里,
也是每一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
为之努力,为之做出贡献。
邀您加入微笑儿童月捐计划
每天节省4.2元
就可以为1名尼泊尔儿童提供1天的爱心餐
每月捐赠128元
就可以为1名尼泊尔儿童提供约一个月的爱心餐
让来自远方的陪伴和爱
帮助他们过上免受饥饿的童年
成为改变命运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