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人明白,丰田、东芝、索尼、松下、三洋、NEC等是日本知名的企业,但不明白这些企业背后的“大佬”是日本综合商社,这些企业不过是商社的关联企业,或者财团的成员企业。
现实上,像三井物产这样的综合商社以及其财团体制才是日本经济的脊梁。
三井物产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商社。1993年,三井物产排名世界500强第一。2003年以后,三井物产将能源部门等重要产业机构独立核算,并且在全球建立独立法人公司,使得自己在500强排名中的位置飞快下降,其真正的实力和活动被隐藏起来,不为外界所注目。三井物产作为三井财团的母体已经培育出众多世界级的企业,三井财团体系内500强企业更是一大堆。
三井物产到底是做什么的?这好像是个全球性的谜。
近年,以三井为代表的日本财团通过各种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地介入了中国事务,并带来一系列复杂影响。一些大型中资企业成为这些财团的跳板与“敲门砖”。
一位在日本三井财团工作12年的中国人——白益民,去年推出了一本财经书《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了日本综合商社和财团的秘密。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的理事,组建了“财团经济研究室”,致力于推动中国综合商社和财团体制的建立。
“到了该研究日本的时分了!”白益民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2006年他创建了“超级主义者”网站,率先提出了东方经济学的理念,并认为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并不合适美国模式。
他说,中国大学经济系运用的教科书几乎清一色由美国经济学家撰写的,中国企业家也多热衷于美式的MBA,不关注日本和韩国被称为综合商社的企业组织。现实上,日本财团注意的团队合作,共渡危机,结成命运共同体,这些模式更多的传承了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
白益民相信:在未来的新甲子,将会诞生中国的综合商社和财团。他已经从中信集团和中国招商局等中国企业身上看到了综合商社的潜质。
经济观察报:日本综合商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白益民:比如三井物产具备两个关键职能:一是通过各种各样精心设想的服务促进国际贸易;二是全球性地调动信息、人力、财力等资源进行产业投资。
首先,依托财团已有的企业,对其产业链上下游外围企业进行投资,目的是打通产业链,维持与消费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取得产品的贸易代理权。这与商社作为产业组织者的定位有极大的关系。
其次,因为要做产业整合者,三井物产是否投资某个项目的主要考虑因素不是追求利润第一,而是追求长远的产业发展空间。
最后,与财团所属企业共同投资,但三井物产本身并不做大股东。三井物产在被投资企业所占的股份一般在5%~10%,三井物产也并不直接进行消费活动。综合商社作为一种经营组织形式,有几个基本特征:经营商品的综合性,业务范围触及很多产业;经济的规模性,建立独立的物流体系,发展规模经济;贸易活动的广泛性,包括进口贸易、国内贸易和转口贸易等;活动范围的全球性;职能多重性,具有信息功能、资源开发功能、贸易功能、金融功能、协调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等。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财团形态产生于日本?
白益民:从日本企业的立场看: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发,形成了日本人自然的危机意识。加入以商社为核心的财团有利于企业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在经营上财团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扶持。特殊是在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分,抱团求生有利于企业保留人才和技术,等候宏观经济回暖后,发挥规模优势,飞快捕获商机,完成集团利益最大化。
显然,日本财团是一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商业组织形式,这与日本文化中的共生共荣思想的影响有极大关系。此外,日本自古就有以商兴国的传统,特殊在二战之后,贸易立国以至成为日本的国策,杰出的商人在日本被誉为“商魂”、“国宝”。长此以往,商社以及其财团所属企业就成为了日本经济的基石。
经济观察报:根据你的研究,日本商社模式其实是渊源于中国古代的浙商和徽商,那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综合商社和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