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的一段工夫里,80后成了叛逆、另类、懒惰等贬义词的代言人,但是80后的前辈们靠自己向人们证明他们错了,一批又一批的80后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从经验中我们明白,要想成功,有些东西必须摒弃掉。
80后创业者应摒弃的:
1、名大于实。一些创业者过度包装的痕迹一览无余。综合所有倒下的80后创业者和创业项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创始人没有一个踏踏实实的、计划做一辈子事业的心态。这其中,在董思阳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其只是一些幕后的手所包装出来的一个神话泡沫而已。这是一个叫唤英雄和标杆的时期,更是一个需要题材的时期,所以刚刚崭露头角的80后创业者,很轻易成为媒体乃至政界所关注的新星。但当泡沫戳破,神话主角现出原形时,其脆弱和幼稚却又令人叹息。
2、不够专注。绝大部分倒下的创业者,几乎都犯过战略摇晃的错误。得益于新经济的兴起,互联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头脑灵活的80后创业者,在饥不择食的情况,很轻易陷入跟风的误区。web2.0兴起了,他们挂上2.0的标签;sns兴起了,他们套上交友的概念;博客兴盛了,他们立马杀进去;视频崛起了,他们毅然摩拳擦掌……谁都明白,他们可能跟的不是风,是寂寞。可问题是,成功者大多是寂寞的。现在大凡有点成绩的标杆公司,哪个不是坚持了10年以上?而其中有些公司,到了第9年,还依旧是一个被人质疑的寂寞的主。
3、赌徒心态。上个世纪里胆大的爆发户给后代留下的影响充足的长远,所以现在很多创业者都是有大胆量的人。而且,伴伴着时期的进步和vc的活跃,一种新的急功近利的赌徒心态开始在创业者心中蔓延。不少人以赌徒的心态,把能够忽悠到投资者的银子,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在此种心态下,企业能够做好,反倒成了一个奇迹。
4、战略失当。很多80后创业者对“下海”的困难估计不足,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便进入了不该进入的市场。在考虑市场进入时,一般应当注意三点:第一,市场的空间容量和商业价值应当充足大;第二,能够形成先发优势和壁垒,以维持行业前三的地位;第三,警惕强盛的巨头在虎视眈眈的等候市场培育者,以便其施行青出于蓝的追赶战略。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