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六个月,辗转多个城市,王雷老师的《后疫情时代,家庭教育变革的思考与策略》主题讲座已经持续十一场。
讲座往往座无虚席。
隔离、网课、复课,疫情期间一波又一波循环往复的变化,需要每一个家庭快速消化并做出改变。
没有经验可以参考,没有教材可以学习,老师、家长和孩子都在承受压力,经受挑战。
家长们的求知欲很强,他们想要看清很多问题,也有很多疑问。
Q 1:疫情期间家长们最烦恼的是什么?家庭教育出现哪些新的挑战?
无论是日常咨询还是在讲座结束后,都有不少家长向王雷提问。
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老师,我发现我不太会和孩子相处。”
这还是客气的,到了孩子那里,可能会更直接:“我很烦在家里和父母待在一起。”
疫情让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长,但结果却是,大家在一起发现彼此难以相处。
这其实是一个“陌生化”的问题,王雷老师解释道。
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是陌生的,对家是陌生的,对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同样是陌生的。
以前家庭成员之间长期维持“点头之交”,突然被疫情困在同一个屋檐下,很难快速习惯这种“靠近”。
多少会有点尴尬,觉到不适应,甚至是反感。
此前被忽略和忙碌掩盖的家庭教育问题、亲子关系问题,被暴露在每一个家庭成员面前。
比如,很多父母第一次发现原来孩子的学习状态如此糟糕:
上网课玩手机,作息混乱,作业出错率高。从成绩到学习习惯,父母都觉得看不过眼。
孩子则更是觉得,跟整天跟父母相处是煎熬,时时被询问,事事要汇报,毫无隐私、全无自由。
Q 2:在您看来,孩子和父母在同一屋檐下却相看两生厌,以前没有的问题集中爆发,这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王雷分析称,一方面孩子学习的“边界”被打乱了,家校界限弱化,时间界限不再清晰,让家长和孩子难以适从。
另一方面,孩子学习状态和成绩差异引发家长焦虑,一些家长在约束和引导孩子上的无力感,反过来又加深这种焦虑。
在家庭狭小的空间环境内,亲子关系一旦紧绷,就极易触发矛盾。
家庭应该是为人们提供力量与支持的地方,疫情期间更是提供安全感的避风港。
“但我们看到的却是,我们的孩子是找不到的‘家’的,特别是在亲子沟通一向薄弱的家庭”,王雷老师说道。
疫情之前,对这些家庭的孩子来说,家就是一张饭桌、一张书桌和一张床。隔离时,孩子和家长在持续摩擦中变得相看两生厌,在家感觉无比煎熬。
后疫情时期,被激化的家庭矛盾让家长和孩子感到疲惫不堪。
“家”在哪里?
“我们的孩子每天从家里出发再回到家中,却对家没有感情,体会不到家的温暖。”
王雷老师总结称,这背后是家庭成员沟通的缺失和角色缺位。
“疫情既然已经让问题暴露在眼前,我们是否能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
我呼吁,后疫情时期,让我们帮孩子把“家”找回来。”
Q3:您在演讲中经常提到“整体观”这个词。亲子关系我们往往理解的一种双向关系,为什么要放到家庭环境里去看?
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出现问题,需要我们回归“家庭”寻找答案。
在鱼和海教育,我们经常用鱼和海水来形容孩子和家庭的关系:没有大海,鱼儿无法生存,没有鱼儿,海就是一片死水。
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孩子心理问题,都要置于家庭环境中去分析。
王雷老师指出,家庭不是由成员简单相加而成的。家庭成员间形成的关系网、子系统都在影响和制约家长和孩子的行为与内心感受。
孩子的问题不全是他自己的问题,而是家庭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应考察家庭内部的关系是否出现变化,以全貌视角来审视家庭中个体单独出现的问题。
“所以,我会把家庭看做一个整体来分析,从整体观或系统观的角度,干预改善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改变原本成员间不良的互动模式。
同样,从个体入手改善家庭关系,也会推动整个家庭系统进入良性运转。”
Q4:如果说家庭是一个系统,那么影响这个系统运转的要素有哪些?有哪些潜在风险是家长们特别要注意和防范的?
我们的家庭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家庭成员之间会形成一个家庭内部系统,各个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处于关系的连接之中,共同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功能。
但这种关系往往是不平衡的。
比如,父亲、母亲和孩子,共同组成一个“三角”的家庭结构,但在三角当中,总会有两者的关系较近,疏远或者排斥第三者。
比如孩子和妈妈更为亲密,疏远父亲,拒绝与父亲过多交流。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甚至导致家庭的不稳定。
还有家庭合理界限的问题。
家庭界限过于模糊时,会出现家长不注重保护孩子隐私,对孩子的事过度参与,孩子对家庭过度依赖等。
而家庭界限过宽,家庭成员之间过于冷漠,互不关心,或成员地位不平等,这样的家庭容易没有温度,丧失家庭系统功能。
Q5:我听过您在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您常说在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调节过程中,会问问题特别重要,为什么这么说?
面对复杂问题,首先要本着了解的态度。咨询师要去了解,家庭成员自己也要了解。
“我们很多家长对家庭和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不了解的,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第一反应是吃惊。”
“了解,就是帮我们重新认识,先明确问题是什么。比如我会反复提问不同的家庭成员,是谁认为家中存在问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是什么让家人焦虑、愤怒?孩子的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对孩子的问题家中谁更在意?谁更着急?
通过诸如此类的循环提问、差异性提问、假设提问等等,把家庭内部的运作模式和人际互动模式显性化、条理化。
使得家庭成员明确过去相处方式存在的弊端,打破惯有定势,解决问题。让家庭系统发挥应有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这个过程当中,即便是微乎其微的变化,王雷老师也希望给予放大、给予鼓励。
“我会向家长提问:情况是不是有所好转呢?孩子的好转出现在哪里?你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
“同时鼓励家长和孩子说出自己对目前家庭关系的感觉,发生哪些变化?。”
Q6:许多家长担心咨询结束后孩子的问题会反弹。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可以从咨询师的角色和家长的角色谈一谈吗?
王雷表示,鱼和海的咨询观念是推行启发型咨询、成长型咨询。
在具体的咨询中,王雷倾向于让家庭成员自己去发现问题,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解决问题。
“这样我们的咨询帮助才不会推动不下去,才不会是一个咨询师强行灌输的过程。
而是一个家长和孩子主动参与、积极改变的过程。”
在后期,咨询师会尽量隐藏自己,让家长自己来主导进程。
这个过程往往是愉快的、收获的,王雷老师总能从文字中感受到家长的欣然与兴奋:
“老师,孩子今天早上主动去上学了,不再拒绝了,出门还跟我聊了几句。”
“老师,孩子11点就关灯睡觉了,不玩手机了。”
“老师,孩子今天上网课认真了很多,还陪妹妹玩了,我太高兴了。”
王雷老师感慨,我不希望我的咨询是在要求谁、强迫谁,而是家长与孩子们自己改变了自己。
“无数案例证明,他们都做到了。”
编者结语
本访谈发布之时,王雷老师即将开展他的第十五场主题演讲。
王雷对后疫情时期青少年家庭教育的观察与思考,无论对广大家长还是同业咨询师无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指引:
用整体观看待家庭生态
多问问题,开展启发型咨询
让家庭成员自己去发现问题
让家长自己来主导进程
……
王雷老师许多理念也反映出我们的企业理念:相信家长,相信孩子,提供恰当的帮助,让大海更宽阔,让鱼儿更自由。
我们始终认为,由家长主导的家庭生态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改善提升的关键。
正如我们的名称:鱼和海。海为鱼儿提供了生存条件,同时更是海的博纳与无垠给鱼儿提供了自由与发展的无限可能。
后疫情时代,让我们帮孩子把“家”找回来,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真正拥有属于自己蔚蓝浩瀚的大海。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