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管理岗位的80后年轻一代,需要认知管理职能,并且对团队工作投入更多精力,才能更好驾驭自己的未来。
陆续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开始走向企业的管理岗位。智联招聘的调研显示,40.5%的1980年-84年出生的人已经开始进入公司的核心岗位,其中16.3%的人已经担任了公司的中层管理岗位。前程无忧最近一项调查也发现,新晋升和新入职的经理中80后人群占到七成,其中85后又占26%。在岗位的转换中,很多“新领导”却表现出了种种问题,领导力的不足已成为他们做好管理工作的最大障碍。
部分人“被升职”出现岗位不顺应症
在欧洲和美国本土企业中,一线员工通常要工作五六年后才会得到提拔。相较于欧美比较成熟的经济市场,中国的人才培养周期更短,在中国一线员工一般两三年后就会得到晋升。现在,有些30岁左右的企业员工已经得到提拔,走向管理岗位。而在一些互联网公司中,被提拔的员工更加年轻化。不过,据了解80后在大企业中进入中高层的还比较少,他们很多都是在中小企业中晋升到管理岗位,有的已经可以带领一个团队。
然而,在做到管理岗位的80后中,也有一些人是“被升职”,没有做好准备的他们对做领导表现出了很大的不顺应:有些人在同龄人中因业绩精彩而被提拔为管理者,但面对原来打成一片的同事们却不知如何沟通;有些人害怕做管理者后带来的压力,以前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现在却要为整个团队而操心……种种不适说明年轻一代要想成为合格的领导者需要进一步提升领导力。
“在职场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做领导、合适做领导。现在有一种理论叫做‘九型人格’,其中既有领导型也有助人型。”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把冉解释,“新的领导者在做普通员工时处理好和同事的关系就可以了,现在则要协调好上级和下属的关系。
另外,领导者和下属既要有亲和力,又要有领导力,如何把握好度也是个问题。在这些方面,新的领导者往往缺乏经验。”
公司的管理类培训需要跟进
前程无忧职业顾问王剑认为,现在管理领域的80后新人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对新角色的职能认知,不明白作为管理者应当做些什么。好的管理者不是靠自己拿成绩,而是靠下属和团队;二是管理知识和管理水平不足;三是比较独立但是比较自我,作为管理者应起到的表率作用比较欠缺。
针对新人从事管理工作出现的种种问题,职场专家指出,公司可以请一些老领导分享他们的管理经验或对新人进行管理类课程的培训,同时还要让新人在实践中进行锻炼。而新的领导者则要对新角色做出顺应性调整,对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的责任心和精力,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 职场案例
当领导只是转换工作职能
●方维佳,29岁,某网站内容部副主编
我认为大部分人都是愿意做领导的,因为这至少是对自己的一种职业认可,哪怕不想当领导的人也会有职业上升的想象,当机会降临时还是会愿意的。
在这家网站做副主编之前,我在一家知名网站做了四年编辑,后来跳槽到这家网站做起了管理工作。刚到这家单位时我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失误,太把自己当领导了,跟下属说话都会拿着个领导腔,总喜欢用命令的语气,这加深了原来的员工对我这个外来领导的抵触情绪。另外,我发现有些下属的能力低于我的想象,所以我对他们很不放心,需要替他们完成很多工作,不懂放权使我很疲劳,也使我和下属的关系弄得很僵,导致我们团队执行力很差。
后来,我经一位做领导的朋友点拨,才顿悟:从普通员工到管理者的转换,并不是地位高低的转换,而是职能的转换。那之后,我接触下属再也不用命令似的口气了,努力了解每个人的能力和爱好并且顾及每个人的感受。对于年长的员工我以学习的心态去交往,对于年轻的员工我则找一些共同的话题,如对于女孩子就会聊一些星座的东西。对于每个人的一点点成绩我都会去鼓励。通过我的努力,我和大家的关系有了根本的转变,交给每个人的任务他们都会专心去做,我们从此变成了一个高效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