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俞志晨还欠着同学数万元。后来成立工作室的2万元资金,也是他和同学东借西凑的。而现在,他主导研发的手机搜索软件——“虫洞”已经吸引了500多万用户,是中国移动应用商店排名第五位的应用软件。
这段工夫,俞志晨很忙。身为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几乎每天都要和投资人接触。虽然每天忙得以至顾不上吃饭,但他却很高兴。“目前几个投资人接触我们公司后,对公司的估值都在千万元以上。”
仅仅在两年前,俞志晨还欠着同学数万元。后来成立工作室的2万元资金,也是他和同学东借西凑的。而现在,他主导研发的手机搜索软件——“虫洞”已经吸引了500多万用户,是中国移动应用商店排名第五位的应用软件。
“我骨子里就有创业基因”
2007年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他进入一家从事软件业务的央企工作,主要做英汉翻译系统的软件,触及自然语言处理。但此时,俞志晨的爱好已经不在个人电脑上。
“当时还没有移动互联网这个说法,但当时我就觉得手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俞志晨回忆说,有一次他坐地铁,掏出一本书来看,但发现周围几乎每个乘客都在把玩着手机。“我就想,手机市场今后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如果抓不住肯定后悔。”
说做就做。2008年上半年,俞志晨找到一个大学同学作为合作伙伴,开发了一个个性化资讯订阅的手机客户端。打个比方说,你对安卓的应用软件感爱好,只要输入“安卓资讯”,系统就会每天把安卓的应用资讯推送到手机上。
“那个时分,这种订阅的服务都是基于PC端,很少有人做手机端的。”两个月后,俞志晨和他的同学将程序开发出来。为了将产品体验做好,他们希望能融来50万至100万元的资金,但他们费尽心机找来的合作方、投资方在考察项目后给出了一致的结论——产品、服务不成熟,盈利模式不明确。投资自然也就没有着落。
第一次创业就这样以失利告终,俞志晨还背上了数万元的债务。经过一番痛苦挣扎后,俞志晨选择去移动支付公司赚钱还债。7个月后,他再次辞职。“我的骨子里就有创业的基因,不愿安心帮别人打工。”俞志晨说。
微简历
姓名:俞志晨 年龄:26岁
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2007年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央企工作,2008年第一次创业失利,2009年9月重新创业,和同学共同筹措2万元资金成立了工作室,研发名为“虫洞”的手机搜索软件,2010年8月成立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微评价
第一次运用虫洞就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国内的应用,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产品创意上,都很少能看到像虫洞这样的产品,基于LBS(基于位置的服务)、语义搜索、云推送,为用户提供布满乐趣的即时互助服务。
——应用汇开发者社区应用邦
图省钱面条吃“上瘾”
第二次创业,俞志晨将目标确定为手机搜索。最初和他合伙的有2个人,都是同学。3个人东借西凑,一共攒了2万元的启动资金。
为什么要做手机搜索?这其实和俞志晨的一次迷途有关。
有一次出门办事,俞志晨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明白怎么回家,于是他尝试着用手机上网,搜索回家的公交路线。但一试才发现,传统的手机搜索和在电脑上搜索一样,在输入一些关键词后,搜索出的链接成百上千条,还有很多是垃圾信息,用户需要筛选、过滤这些信息,费事费力,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