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有心创业的青年都会参照明星创业故事,的确这是个不错的做法,从明星创业故事中,我们可以汲取到通向成功的养料。明星创业故事的传奇在哪里?为什么明星创业故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答案就在这里。
陈光标出生在一个农夫家庭,父母靠靠种地为生,在陈光标两岁的时分,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极度贫困,先后饿死,这给童年的陈光标带来了对饥锇的恐惊记忆,这种恐惊的记忆唤起了陈光标“靠自己改变命运,肯定要脱贫致富”的想法。童年的陈光标背负着生活的苦难,同时也背负着对未来的希望。
“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分,一块多钱的书本费也是东家两毛、西家三毛钱凑起来的。父母亲借了钱之后就常念叨,等鸡下蛋后卖掉还债。”他现在虽然身家百亿,但至今仍旧无法释怀。从那时起,他便立志“靠自己改变命运”。
1978年,懵懵懂懂的陈光标看到了一个商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笔生意。当时年仅10岁的他利用中午放学工夫,用两个5公斤重的桶从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提出水,用小扁担挑到离家1.5公里的小集镇上卖,一分钱随便喝,每天能赚个两三毛钱。开学的时分要交书本费,也就1.8元,但他听说邻居家的孩子还没有钱交书本费,就去学校帮他把书本费交了。
这是陈光标第一次拿自己赚的钱去帮助别人,心里的那种快乐真是比吃了蜜还甜。
三四年过后,陈光标的生意很快晋级,17岁成为家乡远近著名的少年万元户,28岁创立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00年组建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致力于再生资源利用和新型材料制造等朝阳产业,陈光标的事业再上台阶。
1991年以后,陈光标的事业开始渐入佳境,1996年,他创立了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主要消费销售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电子疾病探测仪。第二年,一次山东泰安之行,使陈光标发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当时的泰安盛产灵芝,而且价格较低,200元一公斤,对治疗慢性病有良效,陈光标敏锐的目光发现其中大有商机,“灵芝好是好,可食用不方便,如果能磨成粉,制成胶囊服用就方便多了”,带着这个令自己都高兴的想法,他敲开了合肥大学和省各大医院专家的大门,请南京大学专家做广告策划,再请医院做临床报告。拿到消费许可证后,他又筹款到上海买了6台胶囊消费机,再赴山东泰安大量收购灵芝粉,回来制成灵芝胶囊销售。这样一来,200元一公斤收来的灵芝制成胶囊后,售价达到2000元一公斤,这使陈光标收益颇丰。而更令陈光标感到开心的是,他开发的“灵芝胶囊”项目促进了山东泰安的“灵芝经济”,带富了一方百姓,泰安市政府还因此颁发给陈光标特别津贴。
2000年,陈光标组建了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刚开始主要业务是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整合、盘活再出让,后来的一次机会,使他对循环经济发生了爱好。当时南京为迎接世界华商大会,江苏展览馆旧馆需要拆除,南京市领导找到陈光标,问他愿不愿意接手,陈光标表示愿意试试。结果一接手才明白,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富矿,废旧的钢材可以卖给钢铁厂,报废的车胎可以清洗切块机成粉做塑胶跑道和农用车胎等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利于环保。以后,陈光标又将这一循环经济模型,移植到废旧家电、电脑、消费装备以至高速公路设备方面,在为自己带来倍增效应的同时,陈光标找到了自己价值所在:“创造不止、回报社会”。他认为,捐款捐物是一种慈善,而搞好环保,搞好循环经济,造福社会和子孙后代也是一种慈善,他决心做一个慈善家,用多种方式报效社会。
陈光标常说,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之所以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是因为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商场闯荡这些年,陈光标从不抽烟、很少喝酒,更不参与赌博,也不出入夜总会、歌舞厅等场所。闲暇的工夫,陈光标坚持读书学习,这已经成了他多年的习惯。他读书涉猎很广,这有力支撑了他的事业,也极大地提升了他的个人境界。
目前,陈光标的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已触及新型材料制造消费、再生资源利用、房地产开发、青少年国防教育、电厂配套设备消费、以及智能辨认系统研发等诸多产业,并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立志成为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2005年黄埔投资集团荣获“中国诚信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成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今年集团公司营业收入有望达到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