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学堂
下岗女工创业故事:8年创业获全球微型创业奖
2014-07-11 12:44  浏览:331115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晒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晒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创业的人很多,创业故事也很多,然而,下岗女工创业故事有米有听说过呢?下岗女工创业故事,讲述一位平凡下岗女工8年创业获全球微型创业奖的心酸事迹,下岗女工创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33岁时,张荣芳从德阳市丝绸公司下岗了。8年后的今天,她有了自己的超市,雇用了6个工人并摘取了着名的“全球微型创业奖”,生意正蒸蒸日上。是什么让她有一名下岗女工,转变为全球微型创业奖得主呢?

  “全球微型创业奖”表彰的是中国最杰出的微型创业者,对他们的创业决心和技能表示赞赏和认可,而张荣芳从一个下岗女工起步,历经艰辛和不理解,利用市就业局下发的1万元贷款,把一个小铺面发展成“张眼镜粮油批发超市”,并成为两种酒的城市总代理,雇用了6个工人。

  张荣芳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获奖后的她又想对家乡的再就业兄弟姐妹们说些什么?记者9日对还在北京的张荣芳进行了长工夫电话采访。刚接受了两家中心媒体采访的她还沉浸在获奖的感动中,她随后对记者讲的创业让人感慨万千。

  创业篇

  但万事开头难:小本买卖却竞争激烈,微利经营又遭遇赖账……

  记者:在颁奖现场,你为什么这么感动?

  张荣芳(以下简称张):为什么在领奖时,我感慨和感激的眼泪会止不住?因为我的家庭和别人不一样。

  我的爱人原在海军部队,后来转业到了德阳市粮食局工作。由于两地分居,直到1997年我单位要倒闭前的4个月我们才生了小孩。那时我已经33岁,我爱人41岁了。年龄大生育的小孩体质特殊弱,为儿子看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去一两千元钱,但当时全家每月只有我爱人的400多块钱工资,下岗时发的几千块钱也很快用光了。当时根本没有工夫想下步会干点什么,只盼能把一日三餐解决了,能有钱给儿子看病就成了!我到处借钱,每当看到别的父母为自己的孩子买新衣服、出去购物时,我就在心中暗暗难过,觉得特殊对不起儿子,“怎么生在我这个家里啊!”

  诚信经商 两个十元遇转机

  记者:什么时分决定出来开店的?

  张:我不敢想再这样穷下去会怎样。在社区的帮助下,我借了近5000块钱,选好了一个10多平方米的门面,一个月租金共600元钱。算下来,我一天要挣20元钱才够,结果开张第一天才挣了17元钱,第二天只有12元。街坊们对我根本不熟,很少有人来买东西,第三天也是如此。我正感到绝望的时分,我遇到了一个能让我连续做下去的事情。

  那天,有一位老奶奶到我店里买调味品,共9.8元,我看她递给我10元钱。这时正好有一个人来买烟,我光顾着找回烟钱,而老奶奶拿了零钱已走了。闲下来我才发现,老奶奶给的竟是两个10元钱。我赶快冲出去一直追到街口,老奶奶接过钱连说了4个“太好了”,我也没太在意。第二天,不断有街坊在经过小店时指指导点,嘴里嘟哝着,“这个张眼镜不错,诚实!”原来,这位老奶奶爱晨练,早上把我的事儿告诉了大家。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来我小店买东西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创业艰难  遭遇赖账户欠下1800多元

  但开小店利润少得很,一袋米100多块钱,张荣芳只挣1.5元,她又讲质量,有时进货价比卖价还高,一直苦心经营。

  同时由于小店看着还不错,别人也来开店,左右一下子就冒出8家同样的小店来,把张荣芳的店挤在中间,有的还亏本来拉她的顾客。但由于张荣芳诚信待客,讲究货真价实,利润看得又薄,顾客们还是说,“到张眼镜那儿去,她真实”,这样“张眼镜粮油杂货店”的名声就喊出来了。

  记者:生活这么艰辛,你在想什么?

  张:那阵子,我每天早出晚归,早上五六点钟就出门,要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家,一直没多少工夫带儿子。有一次,我观察一位顾客给孩子买的保暖鞋挺好看的,就想着儿子穿上也肯定不错。于是买了后晚上回家给儿子穿上了。不久,我听到客厅里儿子一声惨叫,赶忙奔过去一看,原来由于自己作娘的连儿子的脚有多大都不明白,鞋给买大了。儿子脚不稳一头撞在了茶几上,右眉破了很大个口子,鲜血往外直流。在送医院途中,看着儿子痛得乱蹬,直想掉眼泪,一个劲骂自己,“儿子这么惨,做的什么鬼生意嘛。”

  没方法啊,我还是要咬牙做下去。我很想把生意做得大些,不久就开始联系给餐饮店批发送货。没想又遇到了骗子,我给一家酒店送货,说好一个星期结一次账,刚开始时对方还准时结账。后来就说不方便,要求一月结一次,再后来就找借口拖到两个多月还没结,这时已经欠了1800多元了。最后找他时,他摊牌称没钱可还。我一下子就懵了,当时真不知是怎么挺过来的,只是成天想着怎么还钱啊。

  转机篇

  就在张荣芳苦苦支撑之时,她看报获悉,可以请求小额信贷,一番行动之后,很快一万元就贷下来了,她凭此贷款将铺面变大,并成为了绍兴黄酒的德阳总代理。

  加上此前树立的诚信口碑,张荣芳顺利度过了“碘盐风波”,生意终于全面走上正轨。

  走入正轨

  1万元贷款“雪中送炭”

  记者:怎么想到会去领小额贷款的?

  张:转眼到了2003年的5月,我看到当地一张报纸写下岗工人可以向国家贷款还不用付息。我不知详细怎么做,就去找社区街办,问就业局,他们告诉我只要有再就业优惠证、经过社区公示后就行了。我就通过街办请求,把自己的房产证拿来做抵押,请求的2万元后来批了1万元。

  这真是“雪中送炭”!我一直想做散装绍兴黄酒的批发,苦于没钱签协议铺货。有了这笔钱,我忙把门面从10多平方米扩大到了60多平方米,又签下了“黄酒试销”的协议。我一个普通小铺面,能签下绍兴黄酒的德阳总代理,他们看中的还是我的诚信和“张眼镜杂货店”的口碑。如我卖的盐0。84元进的货,0。90元卖出,每天400斤的盐全是我爱人用自行车一袋袋从盐业公司拉回来的。为保证盐的质量,我们从来不从外面进,虽然外面有时给的钱低很多。

  树立口碑  靠诚信生意越做越大

  不久,德阳突然闹起了“碘盐风波”,别人的盐卖不掉,我一天却要卖1400多斤,排队的从几个到几十个,住大老远的人都来排队买我的盐。为什么呢?因为我有“诚信”:风波起时,别人都要赚钱,一袋盐有的卖到1。20元、1。30元,而我的店只卖0。90元。顾客相信我,纷纷跑到我这里来买盐,别人一次10袋才卖,我两三袋也要卖。那天中午饭我都没来得及吃,一天卖了1400多斤,可晚上一算账,反倒亏了100多块钱。原来太忙,有的钱忘了收了。就这样,第二天、第三天,门口还是排着长长的队,很多人来我的店买盐。就这样,我靠自己的行动,一点点地提升着自己诚信的口碑,后来又做了龙洲酒业的德阳代理,生意也慢慢好起来。两年后我还清了1万元的贷款。2004年,我又请了6个下岗工人帮助。

  经验篇

  张荣芳并不是惟一的下岗女工,但为何她却闯出了一条路?她将她的经验和盘托出……

  打拼感言

  “我要告诉兄弟姐妹们五点”

  记者:听说你成功后也在回馈社会?

  张:在小额贷款的帮助下,下岗再就业给了我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事业有了发展后,各种荣誉也给了我,如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十大杰出青年”。这不,我在北京就接到市里领导的祝贺,还要我填表,准备推荐我做“省级诚信户”候选人。

    IP:113.118.5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