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管理者,我曾先后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四家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IT企业任职。在我从事领导工作的时分,我很少用那种自上而下的方式,为我所领导的每一名员工安排工作。反之,我更习惯于将自己与员工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把自己视作激励者、协调人或沟通的桥梁,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领导者、督促者或命令中央。
我认为,今天的经理人仍旧需要具备彼得·德鲁克所说的那些有关决策、组织、评价、奖罚等任务的基本技能,但21世纪对经理人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为了从一个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一名成功的“领导”,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完成既定的任务,不是设想好团队的组织结构,也不是纯熟地发号施令,而是为所有员工营造一种布满激情和创新的环境。领导力不是一种方法或技能,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
信念比指标更重要
成功的企业总是能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例如,Google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永不满意,力求最佳”。Google 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指出:“完美的搜索引擎需要做到确解用户之意,切返用户之需。”对于搜索技术,Google不断通过研究、开发和革新来完成长远的发展,并致力于成为这一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尽管已是全球公认的业界领先搜索技术公司,Google仍旧矢志不移地坚持“永不满意”的信念,不断完成对自己的超越,奉献给用户越来越好的搜索产品。
同时,公司整体的信念或价值观也必须在员工身上体现出来。毕竟,任何一家企业都是由该企业的所有员工组成和推动的。
愿景比管控更重要
在吉姆·柯林斯闻名的《基业长青》一书中,作者指出,那些真正能够留名千古的雄伟基业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令人振奋并可以帮助员工做重要决定的“愿景”。
愿景就是公司对自身长远发展和终极目标的规划和描述。缺乏理想与愿景指引的企业或团队会在风险和挑战面前畏缩不前,它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可能拥有坚定的、持久的信心,也不可能在复杂的情况下,从大局、长远出发,坚决决策,从容应对。
优秀的领导者会与员工分享企业的愿景,如果可能,还会让员工参与愿景的规划。如果能让员工充分理解领导者对企业长期发展方向的思路,让与自己一同工作的所有人拥有相同的努力目标,那么,这家企业就会拥有无穷的源动力。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分,曾向公司领导建议,从不同部门调集多媒体及相关技术的精英,组成一个新的团队,研发一系列极有潜力的多媒体产品。当时,公司的资深副总裁批准了我的哀求,并要求我的主管副总裁帮助我抽调人员,组建这个团队。但主管副总裁担心新产品的风险较大,他一方面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亲自表达意愿才可以加入我的新团队,另一方面又告诫大家我要研发的新产品有不小的风险,希望大家谨慎选择。依照他的意思,我们只要做一个问卷调查,看看60多位技术人员中有多少人甘冒风险就可以了。而当时在公司年年裁员的压力下,如果采用他的方法,这个新团队的计划就可能无法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