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患者或许有过类似的经历:视力突然下降了不少,以为是自己的近视程度加深了,前往医院重新配镜,却被医生告知患上了圆锥角膜。什么是圆锥角膜?圆锥角膜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治疗圆锥角膜呢?
什么是圆锥角膜
所谓圆锥角膜,是一种常被人们忽视的眼部疾病。
一般情况下,角膜的形状非常规则有序,能均匀地覆盖于瞳孔、前房、虹膜之上,为我们的眼睛提供大部分的屈光力。而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形状则较为特殊,中央呈圆锥形凸起,角膜基质层也会明显变薄。这种不规则的形状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视力,造成高度近视与不规则散光,给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圆锥角膜也是一种不经过专业检查较难发现的“近视伪装者”。由于圆锥角膜多发于青春期前后,发展较为缓慢,且主要症状为视力下降、高度散光,因此常被患者误认为繁重课业压力导致的近视程度加深,往往得不到患者的重视。不少患者定期更换眼镜,或做近视手术术前体检时,才会知道自己患上了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早期,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配戴框架镜、角膜硬性接触镜(RGP)的方式改善视力。但如果没能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近视散光程度会急剧加深,达到配镜难以矫正的程度,严重时还可能会在角膜上方形成瘢痕。这时就需要通过角膜基质环植入术、角膜移植术等手术方式治疗,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视力。因此,圆锥角膜在我国属于一种致盲率较高的疾病,需要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
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
目前圆锥角膜的病因尚不明确。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圆锥角膜的形成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圆锥角膜患者多有家族遗传病史,部分学者认为本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外,许多遗传性疾病患者均伴发圆锥角膜,如唐氏综合征、马方综合征、特异性皮炎、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基础代谢:有专家认为本病可能与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异常有关,如血液中的钛铝铅含量升高。
生活习惯:部分研究表明,许多圆锥角膜患者有较为显著的揉眼史。揉眼不仅可能压迫、擦伤角膜,还可能会导致多种眼部感染,从而诱导圆锥角膜的加速发展。
眼部外伤:眼球受到严重损伤时,也可能会造成角膜区域性改变,形成圆锥角膜病变。
如何预防圆锥角膜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揉眼或降低揉眼频率,以减少手指摩擦对角膜产生的机械性创伤,降低眼部感染的可能;
若家族中有圆锥角膜患者,出现散光、近视突然加重的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圆锥角膜可能;
定期前往专业医院进行眼部检查,通过角膜地形图等专业筛查,及时观测角膜面积与曲率变化,第一时间识别圆锥角膜等疾病,开展相关治疗;
注意用眼卫生,每近距离用眼40分钟远眺10分钟,尽量避免在黑暗中使用电子产品;
均衡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眼部免疫力;
剧烈运动时注意保护眼睛,降低眼外伤诱发圆锥角膜病变的风险。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