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我们总觉得自己一身技能无法发挥价值,空有一腔宏图大志却因职务低微无法完成,足以让职场人焦虑不平。职场中我们是真的明珠暗投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众说纷纭的观点吧。
某网站曾做过一次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575位职场人士中,有41%的人经常觉得自己明珠暗投;有34%的人偶然觉得自己明珠暗投;只有25%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明珠暗投。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正在或者曾经觉得自己“明珠暗投”的人加起来有75%。
明珠暗投者的困境
场景一:领导缺一双慧眼
同一所大学、同时入职的储备干部,陈林认为自己比同学兼同事赵声优秀。因为每次在会议上他都能提出“与众不同,别开生面”的问题,他认为自己的思维广度与深度都是优于其他同事的。可是这次晋升,领导推荐了赵声而不是他。这让陈林耿耿于怀,觉得自己“明珠暗投”,是领导的失误,对下属能力没有准确的评估。
场景二:公司制度所不容
硕士学历、五年资历的老员工,技术骨干林新至今仍是“技术骨干”,而他带出来的实习生们如今已有人走上领导的岗位。林新认为自己绝不是旁人眼中的“技术男”,他有一副好口才,绝对合适做管理,虽然他绝少显露。之所以不能得到管理层的认可,林新总结原因为公司文化官僚,而自己不拍马屁,无视等级,才为“权贵”所不容。
讨论:你真的明珠暗投吗?
观点一:没有真正的明珠暗投
很多在工作上没什么建树的人总喜欢给自己戴上“明珠暗投”的帽子。因为这样便可以把这份责任推卸到别人的身上。但有时分你并不是明珠暗投,而是你的才能根本就还没展示出来,如何让别人去“遇”?这时分你的才能处于蓄势待发期,结果可能是厚积不发或厚积薄发。如果你是厚积不发的这类人,“明珠暗投”根本无从谈起。
想必都听说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如果你是匹千里马,早晚都能遇到你的伯乐。或许你现在还没有遇到那只是因为机遇未到。因为你的才能是一种现实的存在,你现在的老板或许能忽略它的存在性,却无法磨灭它的存在性。但在将来的某一天或许你的才能将被他们认同,现在只是机遇未到。“遇伯乐”这种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观点二:此处“不遇”自有别处“遇”
职场中,因为个人性格、处事方式与企业、领导存在冲突,确实会导致“明珠暗投”的情况。当领导的偏见形成,员工经常是“不做也错,做了错更多”,让人无所适从。这与领导的管理能力有莫大的关系。此时摆在员工面前的无非两条路:改变自己,或者另寻“伯乐”。对于一个有“才”的人来讲,一般性格都比较固执,坚持原则,改变自己不太可能,那只能另寻他主。
这种情况的前提是员工真的“怀才”,倘若是没有真本事,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而一味扩大自己的长处,那只能到处碰壁。这个世界不缺“明珠暗投”的人,只缺“怀才”的人。只要有过硬的职业资本,相信“明珠暗投”只是暂时的,“良禽择木而栖”,怀才之人何必对一时的埋没而耿耿于怀?与李白杜甫们不同,我们可以效忠的不只一个“朝廷”。
特殊是对于人才来说,珍惜每一次成长性的新生气会,不断地蜕化成长为冲天飞龙是对自己才能、自己人生应尽的责任。只要有才肯定会有发光的地方的。更多精彩信息敬请关注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