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在筑巢引凤上下功夫,积极创建“人才驿站”平台,以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不断助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入驻人才项目20项,其中院士团队1个、博士团队2个,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跨界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注入强劲动力。
一、搭台唱戏,下好人才招引“先手棋”
(一)党建领航,创新发展。先后会议研究4次,制定出台《上马街道人才驿站建设方案》,成立人才服务中心领导小组,将“人才驿站”创建确定为重点攻坚事项,创新实施“产人融合”模式,让人才和科技优势在驿站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着力解决制约人才发展的难点问题,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工作亮点品牌。
(二)筑巢引凤,精心服务。街道聘请专业团队围绕交通、环境、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因素为人才驿站选址,先后投入145万元,租赁办公场所3325平方米,中试车间540平方米,为拟入驻企业量身定制办公区域,布局创业孵化区、公共会议区、展览展示区等,配套网络、会议室、餐厅等必备基础设施设备,为人才提供良好创业办公环境。
(三)宣传引导,政策公开。委托青岛北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才驿站政策宣传引导,以人才驿站“引进高端人才、对接重点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引进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生物健康等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为重点,围绕产业链做强人才链,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驿站---筑巢引凤,建立健全人才评审考评等管理服务体系
二、穿针引线,打好人才招引“组合拳”
(一)构建“一站N园”组织架构。“一站”指上马人才驿站,“N园”是指街道辖区内的8个产业园区。人才驿站通过“一站式、保姆式、全程式”服务,为入站企业和人员提供“六找”(找政策、找平台、找项目、找资金、找人才、找岗位)服务,帮助园区内8家企业提供申报地址和人才资源完成履约指标,解决人才签约入驻堵点,目前,服务辖区内产业园区、企业及院校共30余家。
(二)打造“一站一网”推介平台。通过人才驿站平台,提供项目咨询、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咨询等公共服务,吸引高学历人才入驻创新创业,并以人才驿站为中心点向企业及产业园区输出,先后服务各类人才60人次。即将建立“一网”,即人才驿站公众号及小程序,为辖区内的服务对象推送各类人才政策及人才信息,主要双向服务人才入驻需求及产业园区的人才需求,可满足辖区内80余家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三)打通“一校一企”流通壁垒。“一校”指青岛工程职业学校,“一企”指人力资源公司,由街道“牵线搭桥”,人力资源公司以输出劳务的形式,为缺少技工的实体企业提供劳务派遣、定制化培养企业的技工人员,通过定制化的人才培养为实体企业输送技术人才。目前,意向企业推送各类人才220名。
三、公平公正,打好人才招引的“主动仗”
(一)规范透明进驻。制定出台《人才驿站“进管出”评审办法》,成立街道人才评审委员会,通过人才驿站网上信息管理平台或书面填报相关信息资料,初审通过后携带相关证件、材料参加评审,评委会评审通过方可入驻,同时为人才搭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为入驻人才提供研发小试、中试等基础试验。目前,已吸引青岛蓝佳生物海外博士团队和青岛万源生物青岛市产业领军带头人及院士合作团队、青岛海六软件技术青岛拔尖人才硕博团队、青岛太初有道生物社区康养项目等项目团队入驻。
(二)贴心服务管理。制定出台《人才驿站管理办法》,成立人才服务中心办公室,完善人员考勤、经费使用、活动组织、安全管理等制度,提供免费职介、政策代办、创业赋能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帮助青岛蓝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投融资对接、境外公司注册、外汇投资开户认证的难题,及时对接海六软件软件人才引进,太初有道生物科技社区康养宣传推广等。同时,人才驿站固定5名人员服务人才团队,便于沟通交流和贴心服务,打造温馨港湾。
(三)量化考评严出。完善企业和人才的激励评价机制,明确年度考核及企业退出等硬性指标,实施绩效评估。对到达约定时限的企业、人才,由街道组织专家就入驻履约指标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可引入相关产业园区,考核不通过的,根据协议补收相关费用。协议期内,将累计引进国内外院士合作项目不少于2个、博士项目合计不少于5个。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