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并不明白SOHO是什么意思?后来明白SOHO,还要源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是怎么一夜成名的呢?潘石屹的创业路是如何铺就的呢?坐在SOHO现代城18层宽敞的办公室内,SOHO中国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像说书一样,描述着多年以前的那段落魄淘金史。
1963年,潘石屹生于甘肃天水农村,小时分父亲是“右派”,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命运的第一次转变出现在1977年,这年秋天,父亲平反了,一家人从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搬往清水县城。
回城之前,潘家必须将家里所有的粮食拉到县城粮站交公,换成甘肃省粮票,这个任务落到了长子潘石屹的肩上。200多斤粮食,一辆平板车,20多里土路,成年之后的“老潘”身高也只有一米六几,对当年14岁的“小潘”来说,这趟送粮路的艰辛不言而喻,“两个坡道怎么拉也上不去,只好在路边等人帮助。”
不久,潘石屹转学到县城高中,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漂泊,“从农村到县城,感觉到生活很有希望!”潘石屹认为,这是他人生的开始。一年后,潘接到来自省城兰州一所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两年后,在全年级600个学生中,潘石屹以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位于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三年大专毕业之后,分配到了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
在深圳:花50块搞“偷渡”
1987年年底,潘石屹第一次南下广州、深圳。“从冰天雪地的北方来到鸟语花香的广州,突然觉得这真是天堂,尤其是深圳,每个人都过得那么高兴。”
春节一过,潘石屹便变卖家当,辞职南下深圳,到达南头关时,身上剩下80多块钱,这便是多年后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创业资本”。由于没有边境通行证,这笔“创业资本”首先是花了50元请人带路,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偷爬进了深圳特区。 现实中的深圳并不像走马观花时看到的那么幸福温馨。潘石屹为三餐而奔波,不久进了一家咨询公司,“其实就是皮包公司,电脑培训、给香港人当跑腿的、接待内地厂长经理旅行,什么能挣钱就干什么!”
由于语言不通,饮食不顺应,深圳的生活一直让潘石屹感到特别压抑。两年后的1989年,公司正好要到刚刚建省的海南建立分号,认为“不能错过历史机会”的潘主动请缨南下海南,迎来了他自认为最多姿多彩的人生阶段。
在海南:炒房炒出了胆量
“初到海南,感觉就是热闹。街道上谈恋爱的、作诗的、弹吉他的,什么都有,每个人都有梦想,就是没钱。”回忆这段历史,潘石屹眼睛发亮。
不久,公司在海南中部接收了一个砖厂,潘石屹出任厂长。这个厂高峰的时分有400多工人,少的时分也有100多号人,地处山区,管理起来并不轻易。
“小偷常常光顾,夜里提供照明的小发电机一个月内被偷过三次,”潘石屹像讲电影故事一样:“人刚刚躺下,电灯突然灭了,那肯定是发电机被偷了,于是便狂追,直到小偷抬不动了、弃机而逃。”更麻烦的是民工情绪问题,有一天,潘厂长正在自己的卧室———一个废弃的水塔里休息,突然一块砖头破窗而入,水塔下面,聚集了上百位谈工资的民工。“想跑都跑不了,只能硬着头皮下去跟他们谈!”
半年后砖厂停产,潘石屹重回海口。伴着经济低潮的来临,大部分淘金者都撤了,潘石屹决定留下来碰碰运气。“理个发两块钱还要砍价砍成一块。晚上睡在沙滩上,还要把衣服埋在沙堆里,生怕被人偷了。在别人房间看春节联欢晚会看了一半,便被人家赶走了。”
1991年8月,潘石屹与人合伙注册成立万通公司,高息借贷1000多万元炒房,伴着海南经济第二波热潮的到来,在短短半年多工夫里,万通积累下了超过千万元的资金。“虽然后来又赔掉了,但让自己找到了胆量。”1992年8月,预感到海南房产泡沫不能持久的潘石屹撤离海南,北上京城。
在北京:汇报工作时汗珠如豆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吃饭的潘石屹,无意中听旁桌的人讲,北京市给了怀柔几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但没人愿意做。
潘石屹抓住了这个机会。很快,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进入建立程序。正在潘石屹暗自欢喜的时分,却接到了有关部门的一个电话:“你们捅娄子了,几个部委领导要联合听你们汇报工作!”
潘石屹来到国家体改委。“一进门,几十位‘大人物’排成一排,我在前面讲,一边念一边豆大的汗水不停地滴在材料上。”
一位领导提醒潘石屹:“小伙子别太紧张,我们只是来听听新政策的实践情况的。”最后,一位司长拿着潘带过来的“股权证”样本表扬道,北京人做事就是规范,一张股权证都这么正规,外地企业有的就拿收据代替,这算是对北京万通的一点正面表扬。这一次,北京万通挖到数亿元的利润,潘石屹开始崭露头角。
1994年4月,潘石屹认识了在华尔街高盛银行工作的张欣,同年10月两人结婚。1995年9月,潘石屹离开万通与妻子创办红石实业,随后开创出SOHO中国的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