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分享
面试官如何探测应聘者素质模型之我见(2)
2014-07-11 12:31  浏览:249636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晒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晒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面试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过,如果有心要分,其实还是可以分出个大概的,我把这个过程,分成以下这些阶段,每一个阶段,做个大概的描述,希望我可以用简朴的话把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描述清晰。

一、面试前的准备-分析简历-形成素质印象

部门新招的这位招聘专员,原本是不归我带的,只是后来公司内部调整,归来归去,归到了我这里。我接手她之后,问她一个问题:面试之前,你要做哪些准备?

她的回答是:准备应聘者的简历,准备考题和答题卷,准备答题纸。

我说,这些只是流程上的事务,面试之前,针对面试本身,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准备工作,那就是分析应聘者的简历。

我不明白有多少人做过这一步。不仅仅是浏览简历,而是认真的去分析应聘者的简历,从他的教育背景到工作经验到培训,个人爱好,个人描述,逐项的去思考。分析简历的目的,是要在没有见到这个人之前,在脑海中对应聘者形成一个素质模型印象。面试的过程,就是对你脑海中各种素质印象的逐项核对与修补。

这一项工作,其实是特别考验招聘官素质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能比面试本身还要富于挑战,当你把应聘者的素质印象塑造出来之后,你脑海中的这个印象,就是你面试的主导线了,面试本质上,就是面试官顺着她的思维的主导线提问,引导应聘者回溯过往以及展望未来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他会暴露很多信息给你,这些信息一些帮助你确认和修正你的素质印象模型,一些则可以帮助你补充素质模型,最终形成一个接近应聘者实际情况的素质模型。

需要特殊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分析简历以及面试结束做素质模型塑造的时分,尽量不要评价应聘者的性格,个人生活态度和方式等等,一则是因为:应聘者的私人情况很难通过一次接触就评价准确;二则是因为,工作和生活本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活上无能、性格也比较差的人可能正好是一个特别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呢?这样的例子在IT行业真是比比皆是。

简朴的说,就是在做素质模型分析的时分,要时辰记住一点:专注评价应聘者的技能、素质和资质,不要评价应聘者的私人情况,更加不要以私人情况为由推断对方是否合用。真正高明的人懂得将工作和生活分开,并且很有可能有迥然不同的态度,对不?

那么,如何进行简历分析?

我不明白别人是怎么做的,我基本是这样做的:

1)首先,我会将我所搜集到的、关于该岗位的详细工作的信息(在招聘需求分析阶段已经做过这项工作),逐项的熟记,并且进行扩充,将这些工作的体现方式在脑海中有一个鲜明的印象。

比如说,我要招聘一个项目施行工程师,该岗位的其中一项工作,岗位负责人这样阐述:负责项目的施行。

这项工作到了我这里的时分,我会扩充如下:负责项目在客户处的安装、部署和系统调试,系统数据初始化,为客户提供针对项目培训,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准备各类培训ppt和培训手册,撰写项目施行进度方案并提交客户,按期向客户确认进度,整理并搜集进度确认表,充当客户联系人。

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我们看到的简历,有粗糙的有精细的,有详细的有简略的,当你将岗位的工作扩充到了充足精细的地步,则,不管应聘者的简历是复杂还是简朴,你都可以飞快的找到关键字和敏感字眼,对他的工作履历形成初步的印象:他有(没有)本岗位的工作经验,有的话,做过哪些,经验值大概有多少,对工作从流程上有多了解。

岗位信息扩充,要求你对岗位本身要有深化的了解,作为招聘专员,你可以不懂一项工作在实践中毕竟是如何完成的,但你肯定要有这项工作完成过程的理论储备,你可以不懂一个经理毕竟是如何管理团队的,但你肯定要明白,通常情况下,他日常都会做些什么,如果这些情况不清楚,你会发现,在看简历的时分,你基本看不出所以然来。

    IP:113.118.5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