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夜之间,屌丝已经火遍整个网络,网络也真是个人才辈出,创造奇迹的地方。不经意间,“屌丝”这个盛行词。从贴吧到微博,每个人都叫自己“屌丝”却还没有搞清晰什么是屌丝。很显然,“屌丝”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总之2个字,火了!
我们老是说“屌丝”,那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屌丝呢?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没钱但是并不是最穷的、没背景没有叫李刚的爸、没未来不等于没有想过理想,他们爱DOTA、爱帝吧、爱搬砖也叫水军;“高富帅”面前,他们只有跪的命但往往还鄙视;鼓足勇气跟“女神”搭讪,只换来一句“呵呵”杯具面前自我疗伤。
“屌丝”多指年轻男性,他们出身卑微,他们称自己的工作为“搬砖”,他们爱网游、爱贴吧、爱“女神”也爱幻想,有时分也很宅,却缺乏行动力,想做而不敢做;他们内心虚荣,却又不屑“高富帅”而故作清高;他们自卑、自贱却也自以为是;屌丝是善良的,同时他们也是懦弱的。
不管是国家大事,轰动新闻都基本与屌丝们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不是有志青年,职场精英,屌丝在餐馆吃饭总是躲在角落里,点菜声响很低,看演出坐在最后一排。屌丝在读书阶段也没有出过风头,简历上受过何种奖励那一栏,很多屌丝都只能填“获得过雪碧"再来一瓶"奖”。屌丝常常说的“屌丝何苦为难屌丝”。闻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预定领导力培训,请联系13733187876)老师认为,其实这是一种追求“弱势平等”的丛林心理,说白了,就是努力过但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已经放弃的人,但是没有去和成功人士攀比的勇气,找到同类自嘲就自称屌丝。
屌丝出路到底如何?今年年初另外一种同样热播的青春剧《北京爱情故事》给出了堪称无情的回答。这部剧的主创来自于2007年轰动一时的励志剧《兵士突击》,如果说在彼时许三多式的“又傻又天真”的农村娃可以在相对公平的晋级比赛中一步步成长为兵中之王“特种兵”,那么此时农家子弟石小猛大学毕业之后面对北京这个欲望都市,却“苏醒地”明白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奋斗都不可能与同窗好友“高富帅”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以至连入场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和屌丝一样成为打酱油的看客。
幸好,富二代喜欢这个穷小子的女朋友(来自偏远村寨的纯洁而善良的价值客体),在石小猛把女友按照“公平交易”的原则“出卖”给富家公子之后,他获得了“入场”、参与竞争的“原始资本”。至此故事发生了逆转,石小猛因出卖灵魂而变成了唯利是图、一心往上爬的小人,而富二代则迷途知返不仅收获爱情,而且成为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企业家。这样一个或许有点老套的19世纪的《红与黑》或巴尔扎克式的故事,却成为当下青年最如痴如醉的写照。
把一个屌丝丢进富二代、官二代扎堆的群体里,看别人开豪车用名牌,各种世界级奢侈品傍身,只能深恨自己“爸爸不是李刚”吧。自信是靠培养出来的。有的孩子在普通中学里成绩拔尖,深受老师宠爱,然而升学去了重点高中,一时高手如云,孩子找不到曾经的自信,成绩可能越来越差,令父母老师都大跌眼镜。
目前80、90后都已经成为职场主流,对于诸多工科屌丝们来说,IT技术日新月异,学校学到的东西要不早已经过时,要不就那时压根还没这些知识。“人在职场,不由自主”,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已成为工科屌丝们的头等大事。据知名知识社区六达网负责人透露,虽是学习网站,但网站后台数据显示,网站人群排名第一的为IT从业人员,年龄层次为20-30岁居多,且80%为男性。其次,才是教育及学生人群。
对于每天都已超负荷工作、初涉职场又想拥有一技之长的80、90后的技术男们来说来说,传统的线下学习交流方式,费时费力,距离受限而且成本耗费高。在知识需要不断补充更新的今天,传统知识交流平台就如老驴拉磨,已经跟不上时期的步伐。那有什么既能学到知识,又不费时费力且经济实惠的方法吗?
“成功更要靠锲而不舍的付出。毕竟没有富一代或者官一代的父母,一切只能靠自己。”屌丝们都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认识。正是因为自身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以及面对现实的挑战,屌丝们才纷纷以此自嘲,谦逊的同时但是也不会放弃,要用自己的实力证明,屌丝也可以成为职场新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