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南京某外企30岁男性职工,一个月来连续加班,导致心肌梗死突发不治身亡。据报道,这是抢救该男子的医院4月以来接诊的第30例猝死病例。
我国猝死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据央视报道,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也就是说,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猝死。在北京,1998年120转运救治中青年猝死者80多名,2011年这一数字上升为270多名。
据了解,青年猝死案例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劳累。尽管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工夫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工夫不超过44小时”,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智联招聘联合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央今年4月推出的《2012年度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显示(3万人参与),我国职场人在公司平均工作工夫为8.38小时。30.3%的人每日工作超过10小时,最长为16小时。65.8%的职场人回家后需连续为公司工作。
该项调查还显示,六成上班族因频繁加班身体每况愈下,但面对企业的晋升和淘汰机制,他们经常“自愿加班”。
上海浦东新区总工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白领”阶层有着难以排遣的职业压力和生活压力:一方面,多数企业为了争市场,把业务指标摆在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住房、抚养子女在内的生活成本过高,使得他们不愿放弃一切可以增收、晋升的机会,一头扎进加班的“泥潭”,不断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
益派咨询2010年4月发布的数据也证明,职场人士面临的职场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绩效、职位晋升、职场人际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68.7%的职场人士正在遭受工作绩效压力。42.9%的职场人士人际关系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直属上级,而高层领导(36.9%)和同岗同级别同事(34.0%)给职场人士的压力也不可小觑。
绩效压力重如磐石,信任压力更让职场人不堪重负。智联招聘2010年的一项关于“职场谎言”的调查显示,近六成职场人对现在的领导和同事信任感一般,只有16.7%的人表示信任感很强。
当今职场多数工作都不能靠一己之力完成,如果与同事没建立起相互信任、通力合作的关系,不仅影响工作绩效,紧张的人际关系也让他们的心理脆弱无比。与此同时,很多职场人没有合理的减压方式。
清华大学教授邹广文认为,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推崇“狼性文化”,这在给企业带来高利润的同时,凸显了人与人之间极端的关系,更多强调竞争,“这样的价值被一再放大,企业团队还是健康的组织吗?”他认为,企业要看重相互信任和沟通,强调团队精神,这样的企业才有希望,员工才能有良好的成长空间。此外,企业应注意给员工减压,比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和轮休制,休假回来的员工精力更充沛,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职场人的压力更多来自内心感知,职场人要以青年猝死事例为戒,面对压力时多与同事、家人、朋友沟通,选择积极的事儿、积极的人、积极的心态是缓解压力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