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分享
做一名“激励型”管理者 让员工收到积极的力量
2014-07-11 11:57  浏览:82352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晒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晒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作为现代企业来讲,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想方设法地“买到员工全身心的投入”,更要培养、塑造员工的事业心,让公司成为老板与员工共同创业、一起成长、携手并进的事业平台。

  基于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不能仅仅着重于“高业绩、高奖励、高回报”的结果式管理,而更要从日常的行为、过程管理中,点点滴滴,切实关注员工的成长与提升;而与员工战斗在一起的各级领导、直线经理们,为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培育员工的工作技能,应学会做一名导师型、激励型的管理者,而不是任务型、专制型的主管。

  一、让员工充分参与

  质疑高执行力的典范:2004年,一本《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书籍风靡全球,由此掀起了企业学习“执行力”的热潮。故事的主人公罗文“不问原因,不讲条件、不折不扣、排除万难”地将一封事关重大的信件亲自送到加西亚将军手中的故事,已成为高执行力的典范与楷模。一工夫,“谁能把信送给加西亚?”成为对职场优秀人才的热切叫唤。一些管理界学者由此得出结论,所谓优秀员工,就是:

  能够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地完成任务;

  最重要的是:不用别人告诉,就能精彩地完成工作。但我们注意到,作为一名军人,罗文是“以听从命令为天职”的,他必须恪守“不该问的绝对不问、不能讲的绝对不讲”的军事保密原则。而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仅仅把员工当作执行命令的兵士,指望他们能够“不用别人告诉,就能精彩地完成工作”,简直就是一种不可完成的奢望。研究表明:只有让员工充分参与到工作之中来,让他们理解工作的意义,明确工作的目的,清楚工作的方向,把握工作的方法,才有可能高效率、高效果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对此特有经验,他总结道:“当一个员工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分,整个世界都将给他让路。”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由需求促发的行为不但是强盛而持久的,而且会使人的潜力和能力不断发挥出来。通过满意、引导或激发员工的内在需要,使单调繁重的工作成为满意需要的一种手段或途径,从而使工作不再是一种负担,也不再是外界强加的任务。

  因此,请不仅命令、安排员工去执行任务,更要给员工讲明工作的目的,倾听员工对于如何有效开展工作的建议,给予员工参与对自我、对工作的管理吧!

  二、注意特殊激励

  西方心理学家奥格登在1963年进行了一项警觉实验,通过记录测试者对光强度变化的分辨能力以测定其警觉性。测试者被分为4个组;

  A组:为控制组,不施加任何激励,只是一般地告知实验的要求与操作方法;

  B组:选择组,该组的人被告知,他们是经过选择的,觉察能力最强,理应错误最少;

  C组:竞赛组,他们得知要以误差数量评定小组优劣与名次;

  D组:奖惩组,每出现一次错误就罚款,每次反应无误就发少许奖金。

  请猜一猜哪一组的警觉性最高,将在四组之中胜出?各位经验丰富的HR经理们肯定会想:不是C组就是D组吧,因为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在竞争中胜出;人在“重奖之下”也往往个个都成为“勇夫”。但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却出乎意料:经测试,B组的警觉性最强。通过此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激励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单凭业绩考核,奖优罚劣与业绩排名、末位淘汰并不能很好地激励员工发挥潜力,而给予员工必要的信任、鼓励,却可以收获更好的效果。故而,领导不必怕员工“给点阳光就灿烂”,只要给予稍高于员工能力的、颇具挑战性的工作,配之以鼓励、信任的期许,相信肯定会使员工成长的更快。

  三、大胆授权

  其真实企业里,管理者感觉“手下的人总是不尽人意”也并非很不正常现象。管理学家劳伦斯·J.彼得经过研究发现:“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员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这就是彼得原理。所以一个公司里,不胜任本职工作的人或许并不在少数,并且越是高层,越是关键岗位,任职者越会倾向于不胜任,不是因为他不优秀,而是因为岗位的责任太大,肩上的担子太重。那么倘若遇上一批不胜任的部属,总是累得自己吐血怎么办呢?不妨学习一下老鹰的“育子之道”:在自然界,老鹰会把自己的孩子逼向悬崖,以迫使胆怯的雏鹰学会飞行。而由于担心部属不成熟而不敢放手的高管们,也不妨反省一下,或许正是自己的这种“不放心、不放手”,才让公司养了一群永远也张不开翅膀的雏鹰。

1/212下一页尾页
    IP:113.118.5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