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分享
点石成金 核心员工的选拔要点
2014-07-11 12:31  浏览:177963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晒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晒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市场竞争首先是人的竞争。谁占领了人才制高点,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正因为众多企业清楚的了解这一点,所以,在人才的引进上费尽心计。笔者曾接触过一家武汉某高科技公司,在人才招募上,其公司频繁的参加人才集市、发布招募启示,以至利用猎头公司高薪从其它公司猎取合适人选。好像只要有招聘的信息,都会有其公司的身影。有一年还被“前程无忧”机构评为当地企业招聘投资第一名,以至还对招聘部门负责人现场发放奖金数千元。可现实上,在旁人的眼里,这个公司内部必定是一个人员频频流淌、到处危机四伏的地方。可以想象,这样的地方还会有谁诚心投奔!可见,在寻求人才时,没有系统的进行人力资源选拔设想,结果往往是“撒出了谷子却吓跑了鸡”,吃力不讨好。

  的确,一个无论是在技术上、业务上、抑或在经营管理上的优秀核心人员,都将是企业发展的财富,决定着企业的业绩和发展。正如每一位高级管理者都能够清晰的意识到,企业需要培育一批对公司感到满意而且对公司忠诚的客户一样,对于企业同样也需要获得一支对企业感到满意而且忠诚的雇员队伍。这其中,自然包括那些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核心员工。他们将如坚实的支柱,支撑起企业的大厦。

  那么,如何组建出合适企业自身的核心员工队伍呢?笔者认为,核心员工的选拔是关键!

  大家都明白,在国内企业中,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中较之于以前已有长足进步,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公开竞聘和双向选择方式,都是人才流通上的可喜现象。目前众多企业在员工选拔渠道上,普遍采用了内部选拔结合外部招募的方式。通常又以内部选拔为主,外部招募为辅的思路进行。然而,由于某些传统思想模式的影响,在选拔人才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考核走过场”。

  在内部选拔上,当某些“人才”被人力资源部门推荐为后备力量,将被选为“栋梁之材”时,一般需例行组织考核。但是,即使伯乐识千里马,固然是慧眼独具,但伯乐是否也会看走眼的时分,且人力资源部门对现场实际了解是否透彻,都是颇值得商榷的。其次,组织部门的考核,应当是全面了解才不会有偏颇,找个别人了解往往有肯定的偶然性,特殊是所在单位、部门领导指定的人员,其真实性就大打折扣了。再次,中国人素有儒家风范,中庸之道者不在少数。先肯定其成绩,再略谈一二缺点,以说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之理,成为模式,使考核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二、竞聘答辩式。

  在对外招募时,采用个别或集中竟聘答辩的方式凸显优异者,这与以前招聘的传统模式相比,确实是一大进步,增加了公开性和透明度,体现了肯定的公平性。然而既为公开竞聘,就应更趋于合理完善。在竞聘中评委的打分是很关键的,评委先后提问,应聘者一一作答,然后由评委予以评分。从某种角度说,应聘者的命运就把握在“评委”的手上。但评委的水平不一,各有所好,其中“东郭先生”亦不能排除,在评分时高低分不一,有些以至是相差悬殊,此其一。其二,应聘者也各有不同。有人能言,有人善辩,有人却“内秀”,不善作表面文章。(当然不排除某些人确实是“全才”,但也不排除有些人善长“耍嘴皮子”,)如这些竞聘者因之而获高分,这岂不是对另一些人的不公?当然,应聘岗位各异,需求也不一样;但如果仅以票数的多少来取舍,有些甚或以一票之差而名落孙山,岂不太可惜。

三、专业人才与全面人才之现象。

  在查看竟聘者岗位需求是,往往有很多选择,即可以为普通员工,也可以为主管;即可以做技术,也可以做管理。完全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竟适用于同一个人。当然,我们不排除这其中确有人可以干得很精彩,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质,角色转换得当,也能为企业的经营消费立下丰功伟绩,堪称游刃有余,事业有成,是个综合才能的多面手。但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这其中也不排除有些人是万金油,这里涂一点,那里擦一下,不思有功,但求无过;以做官为乐,而无工作实绩。但还有一种人就需要警戒了,这种人“在其位,不谋其政”,只谋一己之利,只做“伸手者”,最后“被捉”,给企业、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其实,除了其本人的品质、素质外,人力资源部门在选人用人上是否也有失误和责任?有的在“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呼声中,“荐贤不避亲”,将“亲”作“贤”而荐之,将“亲”作“才”而用之等等不一而足。

  如上所述,企业若想有效的在对核心员工选拔上把关,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能充分体现公平、公正、透明、合理的人事制度和相应政策,并建立一个能真正体现人才竞争的激励机制,以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那么,在招聘和选拔人才时,则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改进:

  一、不仅看重员工的学历、工作经历,更要注意员工的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的测试,尤其要注意专业能力的测试。这其中包括决策能力、行政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等等。这就需要在人力资源部门在新进人员试用和考核流程中,建立必要的实习或见习阶段,让其在工作第一线磨练,并经过严格考核,以便全面把握被选拔者综合素质和能力,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二、组织上的考核是必须的,竞聘时的答辩是有益的,关键在于考核不要流于形式,答辩不要失之公允,这些只能作为招聘、选拔时的参考,而更要看其综合素质。因此,建立详细的“职务说明书”和“岗位责任”是做到在选拔人才时能“适才适用”的有效保障。在内部,同样须对核心人员建立日常工作档案,年度予以总评,测出其总体情况。答辩能否以口头表述和书面表述两种形式并存,“兼而优则用”,以免失之偏颇。

  三、注意人才的开发价值,既要考虑其年龄,又要考虑其是否有较强的可塑性,更要考虑其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因其是“能人”,对企业发展有功,就放松对其政治素质和个人品质的要求。如果其政治素质和个人品质低下,有功者也会成为“带罪者”,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惊心动魄” 的例子。

  四、一般来说,领导是颇有眼力的。如果从出于公心考虑,能“荐贤不避亲”,这于企业是有利的。但即使这样,也要从大局考虑,从企业的发展和前途考虑,推荐时要慎之又慎,因为领导往往有“一言九鼎”的气魄,开了尊口,别人往往都难以驳回领导的面子;如果推荐错了,对企业则是有害的。当然,这里的“荐贤不避亲”的“亲”,并非真的指自己的亲属,而大多是指自己的部下、友人、老乡、同学,与自己关系非同一般者。同时,对领导的推荐也要有强有力的制度的制约。

  五、不仅要注意已有人才的发现,更应注意人才的潜力和人才的未来。要注意人才机制的建立,给人才以发展空间。这既是对员工个人负责,更是对企业长远发展负责。

  总之,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系统中,核心人员的选拔效果将直接影响着企业后期人力资源的运作。有效的核心人员的选拔不仅能促进企业整体效率的提高,增加组织结构的稳定性,更能缩短人力开发周期,减少人力开发成本。同时,真正保障了企业核心员工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IP:113.118.5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