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须“会问”
有台湾青年朋友要我谈做学问的经验。作为进步迟缓的老年学生,我在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体会是:做学问须“会问”。
在《朱子语类》第一百一十九,朱子夸奖他的弟子陈淳,说是“漳州陈淳会问,方有可答,方是疑。”在课堂上会提问,老师可答则答、不可答则存疑待考,由此实现师生共同进步。课余读书,或做田野研究,也须善于对自己、对报告人提出问题,学问方可长进。
譬如,读婚姻习俗的报告时,我曾自问:假若迎亲的花轿遇上了出行的官轿当如何是好?存疑多年,终于在《金门县志》得到答案,娶亲结婚谓之小登科,新郎馆也是“官”,官轿遇上花轿、出行的官轿队伍遇上迎亲的花轿队伍,官轿、官员须礼让于道旁方是正理、方显得良善亲民。
再譬如,近日看中评社有关“大甲妈绕境”的“中评镜头”,我便设想:假若迎神队伍遇上另一支迎神队伍会有“什么情况”?很快在胡朴安《中华风俗志》收录的《闽人侫鬼风俗记》读到:“闽省赛会,无一定之机关。当七八月间,城乡各集皆奉神出巡。有时途中,神与神相遇,有一定之仪注,及问答之信语。神不能自言,以香头代言之。香头戴羽缨之凉帽,衣葛衫或夏布之开启袍,束紧扣带,追随舆神之旁。当神道相见时,香头不啻神道之代表也。如省城城隍遇瘟部尚书,则城隍之舆停于路旁,尚书则停舆于路之中央。于是此城隍之香头代表本神,趋前行三叩礼,乃跪启云,卑神不知圣驾到此,接驾来迟,罪该万死,要求殿下恕罪并赐教训。斯时,瘟部尚书之香头,挺胸凸肚而言曰,免罪,今日本爵出巡,到贵城隍辖境之内,家家户户,信奉神圣,一路之上,祥光拥护,疫气全无,所有散疫小鬼,早已逃避外国。足见贵城隍办事认真,可喜可嘉。本爵明日面奏玉皇,还要保奏一本。城隍香头跪云,谢殿下栽培。尚书之香头云,这是本爵应分之事,不消谢得,以后务益加勉力不负玉皇万岁为要。去罢”云云。这是多么搞笑的“什么情况”呀!
又譬如,我在台湾嘉义某宫庙听得当地老农说“公家牛使得剩下一把骨,公家某(妻)养得肥碌碌”。这民谚反映了台湾移民社会阶段里,用于垦田的耕牛稀少,几个移民只能共用一头耕牛,以及由于移民多是单身的男性移民,几个移民只能共有一个妻子的历史情况。我记下这一民谚后追问,“公家某”若生了孩子,如何认定“孩子他爹”?老农说:这有何难,须有约定,“公家某”一个月事期间只对应一个男子。追问使得田野研究更加深入。
(2018年4月19日记于北京)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肖璞韬,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弟子,“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曾参与改编单田芳红色经典评书系列《贺龙传奇》《少林将军许世友》《九一九演义》,并参与《单田芳自选集》十部系列评书的文字整理,文史功底深厚。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话说两岸》,收录了其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50篇文章,用简短的篇幅、简洁的语言讲浅近的道理,描述和论述海峡两岸的联结点: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
《话说两岸》所有文章都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就像一个个历史的小片段,形成了对两岸关系大历史的强有力佐证与补充。
京彩台湾推出《话说两岸》有声版,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同本职工作有机结合,为广大读者提供“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促进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感谢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中广天下(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