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看见朋友发来的视频,是一则讲“钝感”的视频,大致是说一个人受到外界质疑和恶意攻击时选择相信自己,而不被外界的投射过度影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受干扰,在视频里被称为成年人最高级的能力。
我想这种钝感来源于自身的安全感和自信。当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温柔的对待,尤其是婴儿期,各种需求都能被看见和被甄别,比如饥饿、无聊、拉尿、生病、疼痛,养育者可以清晰地甄别出来并给予恰当的回应,那么婴儿的无所不能感就会被满足,继而就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这个人的安全感也就慢慢建立起来。
婴儿起先跟妈妈是一体的,妈妈的各种情绪婴儿感觉就是自己的,通过镜像原理,养育者清晰地回应婴儿的各种需要,婴儿就会分化出自己的需要,在被满足的同时也建立了跟这个世界的关系。养育者回应的及时并恰当,这个世界就是安全的;回应的不及时或者不恰当,这个世界就是混乱而不安全的。很多妈妈在婴儿哭闹时很难分辨婴儿的需求,为了应对自己的焦虑,统一办法就是喂奶,这个办法也的确可以缓解婴儿的焦虑,但是也模糊了婴儿自身感受的界限,比如孩子尿了,难受地哭了,养育者给他喂奶,婴儿也会暂时的安静下来,因为婴儿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但多次操作后,婴儿就认为自己尿了难受需要被喂奶,长大后的表现就是焦虑时需要通过嘴,比如吃饭、喝酒、抽烟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这种错位的感受,随着年龄增长就会发现其矛盾性,但是身体已经有了深深的烙印,就是焦虑时通过嘴才能得到满足,这是熟悉的安全感,离开这种方式身体是陌生的,继而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也就是安全感也会下降。
如果婴儿期长期被忽视,很少得到回应,比如婴儿被放在空屋子里,养育者几个小时才能给予一次喂奶、换尿布等回应,而且回应时还未必准确,通常是喂奶换尿布一起操作,婴儿就很分类难识别自己的需要。而婴儿在这个过程里先是大声的哭,无人回应,婴儿开始对这个世界产生怀疑,继而哭到要背过气去、面红耳赤、嗓子嘶哑仍无人回应,婴儿就开始有各种情绪,比如愤怒、委屈、悲伤、恐惧,开始对这个世界产生不信任感。随着此类事件的反复发生,婴儿开始绝望,对这个世界产生绝望感,不安全的感觉越来越浓。随后婴儿为了让自己好过一些,动物性生的本能让婴儿学会了不那么难过,不产生那么多难受的情绪,这就是隔离。养育者看到的是孩子哭闹了一两个月之后不怎么闹了,还有些欣慰,觉得孩子适应了、长大了。是的,孩子的确是适应了却不是长大了,而是隔离了。这些隔离是婴儿求生存所发展出来的保卫机制,是一个人所展现出来的复原力和韧性。然而不幸的,那个幼小的、需要被看见、被满足的需要却被卡在了那里,即便成年后这种无力感、委屈、悲伤、愤怒和恐惧也会常常袭来,这就是情绪闪回。你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意识还未启动身体已经感应,比你的意识快百倍,这就是我们成长的卡点。
有人会说,那已经长大了,不能总赖过去吧。是的,时间的车轮不会停下来,我们也是。如果成年了,如果我们的安全感不足,就会体现为自信不足,患得患失,在亲密关系里害怕被抛弃,在面对挑战时信心受挫,那我们还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呢?当我们对自己有所怀疑时,正是我们开始转变的时候。先问问自己能否识别出这种安全感不足,然后问问自己想要怎样的安全感,也可以说你想要怎么被对待。这个问题很重要,或许现实中你很难找到伊甸园,但清晰自己的需要才是分化的开始,就是脱离母体开始自己面对这个世界。对自己诚实是让自己真实活着的基础,有能力看见自己的需要,才有能力看见别人的需要,比如孩子、伴侣、父母、朋友的需要,才能让我们认领自己的责任,在这个群居的人类社会安身立命。
当这些很早就可以隔离自己难过情绪的婴儿长大后,大概率会有所作为,因为他们更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然而这些保护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自信心,也就是安全感。要想复原需要更多的力气,因为壳太坚实,那是他们为了生存经年累月形成的战甲。他们用正常音量讲话,是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需求的,因为人们觉得他们应该不需要,久而久之他们为自己需求发声的音量越来越小、越来越细微,以致周围的人需要安静地倾心静听才能感知到。所以那些卡住的需要被看见、被精准回应的需求,需要被多次甄别、多次被精准回应、多次被满足,来回往复轻轻扫过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才能让生命的卡点往前推进,直到足够覆盖早年习得的经验,我们就穿越了那个创伤,这就是矫正性体验。
当我们不能真实地活着,不能做自己的时候,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敌意,也就是不安全感,身体就会很憋屈,超过自身承受的阈值,就会超水平、无差别攻击,对外攻击是躁狂,对内攻击是抑郁,这就是生病的机理。
最近在看《不原谅也没关系》这本书,里面写到“创伤不是你的错,但复原是你自己的责任”。每个人的成长都或多或少有些创伤,就像树干没有完全平滑的一样,大部分原因的确来源于养育者也就是原生家庭,但复原却是我们自己的责任,这是一个选择,你选择让自己复原,还是选择让自己停留在原地。如果我们选择复原自己,那么就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需要,认领自己的责任,增强我们的钝感,然后去开疆拓土,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