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金融市场又爆出了大事:P2P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11月27日,银保监会方面在一个公开论坛表示,“ 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我们逐渐压降,压降到3家,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
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从2019年10月16日至今,至少有19个省市公开宣告全面取缔P2P业务,其中数十个省份披露了清零通告。
这意味着,这个曾红极一时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将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了。
从此,市场上再无P2P这个理财品种。
一
从推出到落幕,这中间不过短短8年的时间,真有种“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唏嘘感。
毕竟理财产品清退,最难的是善后问题,受伤害最大的是平台上那些真金白银掏钱的投资者,真不知道,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说起P2P,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从2012年开始,我国P2P行业大规模兴起。
所谓P2P,就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属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一种。
由于去除掉银行这个中介,直接对接借贷双方,既给饱受通胀之苦的普通民众提供了收益不错的的理财工具(高峰时投资收益甚至高达两位数),也为那些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于是迅速成为很多人青睐的理财工具。
此后的两三年间,P2P疯狂扩张野蛮生长,在短短几年间,从无到有发展到5000多家,2017年底借贷余额峰值突破万亿元。
疯狂的P2P也为不少明星提供了“工作机会”,汪涵、刘国梁、杜海涛、郎朗等也曾为P2P产品代言。
但由于激进取代了风控,风险也开始暴露出来:大量坏账出现导致资金链断裂,平台频频跑路、暴雷,并被立案侦查。
同时,从2018年起,监管部门开始出售,整个行业进入整顿,到了今年,在监管的持续推进下,P2P进入“清零”模式。
其实一旦平台被立案,投资人什么都做不了,剩下只有一个等字。就这样,P2P平台开始慢慢沦为庞氏骗局,越来越多的人成了受害者。
今年7月份的时候,就爆出了不少P2P爆雷事件。先是汪涵和刘国梁代言的爱钱进平台被立案侦查,两人不得不发声明回应,出来道歉。
随后是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平台——微贷网,因涉嫌非吸被立案侦查。
据网络上统计,光是爱钱进就有约37万受害人,平台借贷余额230亿,相当于人均投资额度6万多。
人均6万多,真的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之前国家统计局也说了,我国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就有六亿人口。
从这些平台动辄上百亿的借贷余额,不难想象,背后有无数家庭的财富被掠夺,搞得哀鸿遍野。
二
身边有一位朋友,他们家就是受害者,损失了近百万。
投资P2P某平台的,是朋友的父母。朋友是家中的独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打拼,而他的父母在某一线城市从事服装生意,双方分隔两地。
他父母苦心经营十几年,积攒了近百万,由于看上了近6个点的收益,也相信明星代言,于是把钱都投进了P2P平台。原本打算再做几年多攒点钱就回家养老的,没想到,后来平台跑路了。
刚开始的时候,两位老人家认为钱会拿回来的,于是还给P2P平台的老板写信了,也没敢跟儿子说。
直到后来,眼看着一辈子的积蓄就这么没了,实在害怕,才告诉了儿子,让儿子帮忙报警,最后追回来了一少部分。
说起这事,朋友说,“你想赚人家利息,人家要你全部本金,现在想买份保本的理财产品,真心不容易。”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
投资有风险这句话真不是开玩笑,不仅有风险,而且风险很大。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早就说过,“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大佬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确,超过6%赚的钱,都是风险溢价给你带来的钱。
股神巴菲特也有一句类似的经典名言:“投资的要点,第一,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巴菲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如果有看过港剧《大时代》的,应该对大结局中丁蟹父子五人因炒股输掉而跳楼的那一幕有印象,高收益高风险,这真的是一对孪生兄弟,我们应该对风险始终抱有敬畏之心。
所以说,很多时候,宁愿少赚,也尽量别让自己亏损。不然很容易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三
尤其是今年的投资环境,大家都有目共睹了。
P2P暴雷、股市暴涨暴跌、原油宝巨亏不说,就连银行理财也亏钱了。
投资理财,真的需要在自己的认知边界内进行,只买自己看得懂的。坚决不碰自己不懂的东西, 就算别人赚了很多钱,也不要碰,因为靠运气赚的钱,最后都能靠实力给输回去,留不住。
如果想要寻找既保本、又能长期锁定收益,且不需要太懂行就能操作的产品,我觉得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就是非常不多的选择。
首先,安全。
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由于都是保险,受到《保险法》的严格保护,保单安全性毋容置疑。
《保险法》第92条规定,即便寿险公司破产,国家也会安排QT公司接管保单,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会受损。
其次,保本。
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的收益,由合同现金价值和条款做保证,何时领、领多少都明确写进合同,收益计划是100%明确的。
对保险公司的能力和业绩无要求,亏损也好,暴增也罢,都不受影响。
最后,能长期锁定收益。
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的理财期限,一般是5到10年以上,在这段时间里,收益率都以合同为基准保持长期不变,不管未来市场环境如何变化,哪怕是进入负利率时代,都不受影响。
目前,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的最高利率能达到3.5%~4.025%,相比余额宝、银行存款跌至1.5%的利率,真的是非常优秀了。
更何况,随着4.025%预定利率的产品不断停售,再想买到如此高利率的保险产品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且买且珍惜!
我想,2020年这一系列震荡,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 都是一次警示:闭着眼理财的时代过去了。
在利率不断下行、理财产品刚兑性被打破、P2P清零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看清楚:投资理财最重要的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