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IT领袖峰会”上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表示,不论投资何种生意,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都相互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双方必须共同成长,对投资人来说,“没有别的方式帮助你成功,只有你所投的对象成功,你才能成功”。
以下是对话实录:
主持人:很多企业拿到了投资,像团购、店商专门在打广告、烧钱,所以您作为一个20年的投资人,您如何看这种现象?是和10年前互联网的泡沫有点相似吗?
熊晓鸽:我觉得投资也好,是拿到投资也好,上市也好,都是一个商业行为,既然是商业行为的话,就离不开市场的背景,从去年来看,大家对互联网等等这样一些东西看得比较热,无非是这样的,有些公司在资本市场取得了一些成功,比如说去年在美国几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一个当当网、一个搜房网、一个优酷,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大家可能对在海外上市的路子已经热起来了。其实说到底从市场上来看,前年深圳的创业板一开,那么很多的PE也热起来,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人。现在美国的几个互联网的公司一上市成功之后,对互联网公司名目而待。我觉得是这样的,回过头来看这几个公司,实际上他们投的工夫都比较长,除了优酷之外,优酷大概有5年的历史,但是像当当和搜房网,这两个公司都是我们最早投的,都是10几年以上,到现在能够上市,实际上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个企业已经比较成熟了,他们的快速发展需要很多的钱,而且这些公司都是盈利的。所以大家可能会关注这些。但是在美国的市场上有几个公司取得了很高的资本市场上的估值,一个是facebook,一个是Groupon,这两个公司都没上市,可是有很多的私募股权资金,尤其是最早的风险投资都在投了。
有意思的是,6年前我们和美国的一个Excel合作的,我们开始了ADG成长基金,还有资本基金,我们一共和他们在过去做了3支基金,然后其中的一直基金,像Excel9是和我们第一个开始合作的,这个是facebook主导的投资商,那么它的成长基金是Group主导的投资商。所以说可能大家就是说,因为虽然这些公司还没有推出,还没有上市,但是从资本上、帐面上的回报还是很高的,所以投资界就比较热一点。尤其是中国的话,更多的跟随还比较多,所以出现很多这样的公司就轻易得到人去投资。
所以我倒不认为这个东西第一是坏事情,因为有一段工夫觉得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后的时分呢,互联网投资由于新的互联网投资大家都不太敢碰,因为过去美国10年之间真正在资本市场上,还有企业上,像Google这样的公司,虽然有,但是不多。所以我觉得出现投资的亮点,在我们的行业,对于我们的投资商,当然这还是对用户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所以首先我觉得是一个挺好的事情,对吧。
但是第二点,就像我昨天一来,很多人都问我,是不是中国第二个互联网的泡沫出现了。我觉得有泡沫的成分,这个是很坦率的说,从中国做投资也好,可能全世界也好,全世界都喜欢跟风,风一来本身就是泡沫。第一我认为是好事,第二我认为还是有泡沫,细心一想来这次的泡沫和上次的泡沫不可混为一谈,因为10年前泡沫出现的时分,整个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在中国来讲可能就几千万,而今天的中国,我们已经有4亿多,以至是5亿的互联网用户,数量级上不是那么回事儿。第二现在这一代的互联网和前面的,即使是做电子商务的等等,也和当年马云他们做电子商务是完全不一样的起点。再加上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等等,中间还是有很多的机会。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就是都参与了facebook还有?
熊晓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是美国的Excel基金,他们的基金九和成长基金,投了这两个股,而且是中间牵头的风险基金。
主持人:前两天我看到一个是巴菲特,他想到说现在对社区网站的估值有点过高,包括facebook的不断估值。您对这块facebook的追捧是怎么看的?
熊晓鸽:您说的是巴菲特先生吗?
主持人:对。
熊晓鸽:我是这样看的,当然对于做投资的来讲,巴菲特先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在互联网的这个投资里面来讲的话,可能他取得的成功可能还没有我们厉害呢。所以我不这么认为这个事情的话,在互联网投资方面,就是应当把他当做权威。巴菲特先生的话,我认为他的投资主要成功很多,一点是在消费型企业里的成功,在互联网里我还不明白他投了哪个是成功的互联网,在过去的Google他也没有投过,在美国他也没有投过,所以我不会把他的话当做权威来看。
主持人:您刚才说10年前投了当当。现在关于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关系其实也是微博上讨论的比较多。
熊晓鸽:我们是特别早的投了当当,我认识李国庆1988年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分就认识他,我们的关系很好,没有什么问题。我觉得刚才我站在那里聊,我们没有任何问题,他上市的时分我也祝贺他,我们都特别开心。我觉得做风投,尤其是做早期的投资,尤其你坚持了很长的工夫,这些和管理团队的关系又处得特别好,我觉得可能像大家谈到一点,反而是做晚期投资的PE的基金比较轻易在估值上面,因为在我们早期的时分没法估值,谁也不明白互联网是什么样。而且当时我们最开始投当当的时分,还没有互联网的概念,一开始它是做了图书的库,做一个叫“科文”的数据库,后来有了很多的演变。所以说这可能是做风投的比做PE的来讲更好一些,因为做PE的话,尤其是说做直投都是比较晚才进去,所以那个时分公司本身不是很缺钱,所以说可能对价格,我常常开玩笑,说做PE的基金的话叫私募股权资金,更多的一天到晚在谈市盈率上比怎么样的估值,你想在价格上讨论,就像你买衣服一样就要砍价,砍价砍多了就肯定会出现争吵了。那么做风投的话,一般不太轻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其实之前红孩子也报出了创意者和管理团队,以及投资人之间的分歧,其实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就是创业者和投资人怎么样共同的把企业做大,互相之间怎么包容。
熊晓鸽:因为我没有投红孩子,所以我也不明白中间的情况,所以我没有方法评价这个事。但是我们公司来讲的话,我自己今年到IDG20年了,我们的风投也有18年了,所以说应当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您觉得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怎么样投钱呢?
熊晓鸽:我觉得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完全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可能有些情况下,有一些领域我们过去可能都做过,充当一个教练和运动员、选手之间的关系,最后的结果总是要让选手拿金牌,所以说好的教练员肯定要他的潜质发挥出来,使得他们最后能够成功。你在中间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你教不好人家,人家把你干掉,这样就会出现有些运动员把教练员给炒了也有。当然我们投进来是资本的链接,要炒掉也不轻易。但是我认为做生意可能任何一个生意都是互相合作伙伴之间关系的处理,所以大家共同成长,因为对我们做投资来讲,你没有别的方式帮助你成功,只有你所投的对象成功,你才能成功,否则的话我每天管着你要你怎么做,你做不好就怪我了,对不对。所以说肯定是你给他们支支招,给他出出想法,多观察他,多注意他,多注意社会上他的竞争对手,他的竞争对手哪一点比他做的好,教给他你是不是应当向人家学习学习了。所以说你是要帮助他成功,你才能成功,所以这点比较重要。我觉得比较轻易出现的,因为有了资本以后,尤其是管资本的人经验不多的时分,他可能觉得你有了钱就不定我的,就会出现资本的力量和管理团队的力量话语权方面,还有管理权方面的博弈,这样比较难成功。不能说是博弈,只能说是合作伙伴。
主持人:您在投资界20年了,触及的领域特别多,最近也是往影视圈多元化发展,您今年和未来重点在哪些领域?
熊晓鸽:说实话,今天一会儿还要谈这个话题。在投资上来讲,今天我们在这里谈互联网这些东西,大家今天没有谈到的,特殊是大家没有提到的里面有很大的阴影,谈到的是什么呢?就是现在在美国的市场上、世界的市场上最热的是哪个公司,在今天我们的会议中间大家没有谈到的,但是你们感觉到的是哪个公司?有那么几个公司大家没有谈到,或者是谈得比较少的,一个是facebook,一个是Apple,大家谈到了一个Groupon。而这几个公司的话,你如果来看的话,Groupon属于电子商务领域的,对不对。facebook都是属于和信息内容有关的。而Apple是移动的媒体平台。那么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一代的互联网中间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的来源,已经和上一带互联网内容的来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上一代的互联网领域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一点,起内容的提供商基本上是UGC,是业余的。而Apple它拿出来主要的值钱的东西是什么?是真正的有版权的,是专业的内容。facebook是实名制的,都是玩真的。所以说内容变得越来越要真实,人家的用户也认真了。在UGC的时期,应当说是比较野蛮的时期,所以很多的专家和业余的都混在一块了,所以他们的内容不那么值钱,所以在今天就会出现你们问了李彦宏版权的问题。但是苹果公司不明白大家注意到没有,它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它的内容提供商在签一个内容分成的协议你才能够进来,所以大家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再加上移动,所以未来发展的话,可能会顺着这方面走,就是过去大家不太重视版权的拥有者,专业的内容提供商,在未来的发展里,互联网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
第二个实名制,而不是谁也不明白乱发的东西,中间也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因为大家他到工夫是碎片的,工夫没有增长,是24小时,不可能增加,所以你的工具越来越方便,3G、4G的出来,又加上图象,所以说它就会变得对内容的稀缺性会加强。所以我认为这是未来发展的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在台下的基本上都是搞技术的,没有人谈内容。回过头来我为什么定位投资在影视里呢?我这个不是玩,是完全作为投资的。所以你看苹果的发展,乔布斯在30岁的时分被苹果干掉了,再去搞一个公司也没有干出名堂来,那么他跑到好莱坞拍了10年的电影,拍了《游戏总动员》等等,他回来推出的Apple,Apple有新的技术吗?它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新鲜的技术,最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创新,他懂得什么样的东西好用,这个界面比较好用,用户的体验比较好,同时造型很酷、很美丽,所以使得用户用它成为了应用的一种东西,它并不是技术上有突破,而是应用上的突破,是艺术和文化上的突破。所以我刚才问的时分,其实我在谈到,我们目前在中国过去的发展到现在,我觉得也是,过去取得的成功是我们在应用上取得的突破,本地化做得特别好,老外搞出来一个东西,咱们就搞一下比老外还好用,但是你没有领先的这种突破性的技术,在这一点上是很大的缺陷。
所以说,我认为未来只有你的内容上有创新,还有你理念上的创新可能会突破,不肯定是技术上有了不起的创新,像Apple似的,它得那么好,其实他们的Ipad都是在深圳消费的,但是我们今天没有一个人谈他的技术理念是怎么来的。
主持人:我觉得您谈得特别好,这个确实是峰会给人的遗憾,大家谈Apple和facebook有点少了。但您觉得放眼中国,有没有机会找到中国的Apple公司?
熊晓鸽:这是今天请来的这些人的发言的一个领袖人物,我对他们布满同情,因为这些领袖人物他们都是共同的人物,都是上市公司的老板,上市公司的老板每个季度都有季度的报表,看自己的估值是不是会上升,他没有方法想5年之后的事,你不能要求他成为一个思想上领先的领袖。所以我觉得要谈到领袖地位的话,可能更多的是要我们大家有一个务虚的平台,能够想得更远一点,5年之后你这个公司会怎么样,你会做什么技术,这个才是所谓的领袖。你想马云也好,马化腾也好,李彦宏也好,他们必须要想着下一个季度要和上一个季度有什么不同,明年和今年会有什么区别,他想5年都很难想,因为上市公司有它的局限性,这个可能是上市公司的一个不幸的地方。
主持人:那您为什么要问他关于10年股权的问题?
熊晓鸽:您不觉得我这个问题很好嘛。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他们只回答了过去10年是什么样的。因为10年前我都认识他们,所以我认为他们10年前比现在的话,我个人觉得他们的生活质量比现在更高。为什么?他钱没有现在多,但是他有一个梦想,有一个很详细的目标,现在他们都说不清晰他们详细的目标。
主持人:但马化腾好象说了一些很详细的,就是轻微详细一点,他说到他应用的一个内容。
熊晓鸽:我坦率的说,那不是他的梦想,那只是他现在面临要干的活。每天想干的活多着呢,这个并不是他的梦想。没有人回答他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