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第六年,本次调查的一个新特色在于,增加了对国民闲暇工夫和闲暇活动的调查,不但从消费、民众注意力、经济预期等方面反映了客观民意,也从闲暇和生活方面反映了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微观基础所在。
70%的人每天休闲不到3小时
今年,我们首次对国民的休闲工夫数量进行了调查。70%的受访者,日均休闲工夫少于3小时,从国际对比来看,这部分人处于奔波劳累、闲暇缺乏之中。还有8%的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休闲工夫,忙碌不堪。
总体上看,中国人的休闲工夫不太充分。这吻合了大多数百姓的直观感受,也吻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处于经济腾飞阶段的工业化国家,休闲工夫基本上都偏少。如1960年代的日本和韩国,以及后来的亚洲四小龙。
从经验数据看,休闲工夫和经济增长率大致呈反比胀率呈反比的菲利普斯曲线。但是,劳动经济学的理论预测是,伴着经济进一步增长,休闲工夫和经济增长有可能出现同比增长。休闲工夫增加是一种福利体现。如果说国家需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的话,个人的增长质量提高就表现为拥有更多的休闲工夫和健康寿命。因此,休闲工夫在这里成为国家和个人在增长方式转变上互通有无的桥梁。
北方城市比南方城市幸福?
本次调查显示,在我国现阶段,幸福感主要由收入决定,同时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休闲工夫、健康状态、婚姻质量等)。这种幸福感的收入决定论迎合了目前中国经济的工业化特点,但从休闲等其他影响因素的分析上,也可以看到未来中国人幸福感的需求走势。
根据调查,休闲工夫排名前十的省会城市(十大休闲之城)是:贵阳、海口、广州、杭州、拉萨、成都、重庆、太原、福州和长沙。幸福感排名前十的省会城市(十大幸福之城)是:拉萨、太原、合肥、天津、长沙、呼和浩特、石家庄、济南、银川、重庆。
可以看出,休闲工夫多进而幸福感也强的城市占了四席:拉萨、重庆、太原、长沙。这四座城市,幸福感之所以跻身前十,除了由其市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决定外,市民拥有较为充分的闲暇也是理由之一。
另外六座休闲充裕的城市没有进入幸福十强,主要的原因是收入水平和个体因素(健康状况、情感质量等)拉了后腿。
在此,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十大休闲城市中南方城市占了八席,这些城市环境柔美、服务业繁荣,展示出很好的休闲经济特点,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潜力大。二是,十大幸福城市中北方城市占了七席,这些城市最近几年GDP增速显著,收入带动幸福,完成了短期内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互相促进。在肯定时期内,北方城市市民的幸福感将紧密和收入提高挂钩,但是,幸福感提升的幅度将越来越受休闲、健康、情感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本次调查显示,在感觉“很不幸福”的受访者中,有19。31%的人没有休闲工夫,而在感觉比较幸福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为4。52%。同时,引领经济增长的产业也需要向服务业调整,方能保证增长的平衡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