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学堂
2名“80后”大学生回家种菜“乐”享人生
2014-07-11 12:43  浏览:608124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晒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晒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浙江平湖就有两名“80后”大学生,不走求职“独木桥”,爱上农村这片热土,开启就业创业的梦想。他们毅然决定回乡种菜。几年下来,朱新华和徐秋跃都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农业经营模式。

  眼下,正是很多大学毕业生求职旺季,如果每个人都能以积极的心态投身自己所爱的事业,这无疑会开阔视野,给自己创造不少的机会。

  浙江平湖就有两名“80后”大学生,不走求职“独木桥”,爱上农村这片热土,开启就业创业的梦想。

  大学生回乡种菜

  今年28岁的朱新华和29岁的徐秋跃是平湖市曹桥街道愚桥村里的两位“80后”大学生,不爱在大城市中寻觅工作,却选择与蔬菜打起了交道。

  朱新华出生在农夫家庭,他对农田有着特别的感情。2006年,朱新华毕业后被推荐到乍浦农资公司工作。虽然表现优异,但是他的心一直还是挂念着农田。朱新华铁了心要回家种地。他告诉父亲,自己学了那么多年,就是为了在农田里发挥抱负。

  和朱新华一样有着对土地情有独钟的本村徐秋跃是医学专业毕业,在广州工作了将近8年,他毅然回乡种菜。

  脚踏实地当农夫

  虽然是正规的农校毕业生,但朱新华深知自己在种田经验上比起父亲来还是差得很远,因此,他经常虚心地向父亲请教。父亲也耐心地给他一一解答,父子俩常常一钻进大棚就是半天。

  遇到连父亲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朱新华便会向大学里的老师和同学求助,一位搞农资的同学,常常会给他送些新品种的种子……

  现在,朱新华的那些蔬菜大棚,经常既是新产品的实验场,也是周边农户种植上的示范地。

  同样,现在育苗、施肥、摘菜这些农活已经成了徐秋跃的日常工作。徐秋跃说,把苗清理干净,重新培土、施肥,播下番茄种子。育苗是个精细活,技术含量较高,所以每一个环节他都会亲自动手。

  钻进大棚,徐秋跃习惯性地先检查空地和土壤温度。“茄子苗不健康,叶子向下弯,棚内的温度不够。”小徐很有经验地说。

  几年下来,朱新华和徐秋跃都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农业经营模式。

  朱新华介绍,分散的消费、经营,效率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得不到保证,集约化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也有利于技术的控制和质量的监管,园区的经营方式,就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他们常说:“虽然选择这个行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我肯定会朝着定下的目标一步一步前行”。

    IP:113.118.5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