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销售员要达到最高销售境界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能力?本为为大家分析了销售员怎么达到最高销售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现在的市场是,只要有一个消费者出现,就会出现一群推销者。品牌竞争和价格竞争已经不构成竞争优势了,因为竞争者个个手中都有响亮的牌子和诱人的价格。客户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谁满意了客户的出发点和客户的心情,谁就赢得了客户。
分析客户心理,在实践中得出销售的最高境界是:
一、让客户买他想买的东西,而不是应当买的东西。
二、客户想成全销售者的愿望,购买了销售者的产品。
要做到这二点,首先需要的是销售者的实力,其次才是销售者的方法。
第一条适用于个人购买者。例如:是个人消费品或者是家庭生活用品。
第二条适用于单位购买者。例如:是办公用品或者是装备。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让客户买他想买的东西,而不是应当买的东西。
现在的个人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大多数都是消费,而不是购买必需品。
例如:有些男士就喜欢买包,休闲包、公文包、电脑包,见包就想买。
例如:有些女士就喜欢服装,而且是定期就买,买了不肯定穿,有些服装放了二年,吊牌还没有扯掉就把服装送人了。
这些现象都属于客户买了他想买的东西,而不是应当买的东西。所以,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情节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呈现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提高客户的购买心情是推远竞争对手的第二步;阐述产品的功能和作用,获得客户的信任,满意客户的需求是完成客户购买的第三步。把这三步窜在一起就能完成让客户买他想买的东西,而不是应当买的东西。
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情节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一步需要销售员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也需要销售员熟知产品的定位和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常识。
首先,先区分消费心理和消费情节。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准备购买或者想购买或者冲动购买,有或多或少的购买意向,看中满意的就会有购买行为的心理。消费情节是指消费者曾今想买而没有能力购买的东西,或者曾羡慕别人拥有的某一样东西。
对某一件商品有消费心理或者有消费情节的人,他迟早会购买这件商品,就要看是那一个销售员使他满意,促使他购买了他想买的商品。
遇到消费者先不要急于推销自己的产品,先要观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情节。专心去感受:消费者在产品前的心理,扑捉到消费者的喜好和心理价位。做到这一点好象很难,其实不然。如果真的去做,专心去做,做上几十次上百次就可以入门了。
要接受这样一个观点。消费者在购物的过程中是一个消费的过程:消费工夫,消费心情,消费金钱;获得快乐,获得轻松,获得宣泄;接受新商品,接受新理念,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内容都是逛商场、逛大街的意义,是满意潜意识和心情的需求。形式上是购物,我们能看到的也是购物。
接受了这样的一个观点,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消费者需要“说话”,有“说话”的需求。消费者通过说话可以获得快乐,获得轻松,获得宣泄。通过说话可以接受新商品,接受新理念,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能说什么话,想说什么话,说了什么话,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和推销者的缘分了。没有缘分,说一句话都嫌多;有了缘分,说十句话都说不完。
消费者与推销者有没有缘分,全看推销者有没有实力和能力了。推销者如果能感受到消费者在商品前的心理,就能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情节。这一步是专心的一步,是接近缘分的一步。第二步就需要展示实力和能力的一步。实力就是形象、气质、知识和思想,能力就是语言、方法和技巧。有了实力和能力就有机会和消费者连续沟通,产生缘分。
我们的话题是:让客户买他想买的东西,而不是应当买的东西。
举一个例子:我认识一个女老板,她光买大衣就买了有六十件。一般人听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是一个现实。她买的是大衣吗?不是,她买的是心情。她买的是她想买的东西,而不是应当买的东西。
让消费者顺眼、顺耳、顺心,就是体现推销者实力和能力的过程,也是满意消费者逛商场、逛大街意义的过程。最后,把消费者消费需求和产品功能或者作用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冲动和购买行为,就完成了销售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