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红色管理”?其精髓是什么?现代企业又如何借力“红色管理”?昨日,中国红色管理专家李凯城受合肥企业联合会、合肥市企业家协会邀请,在肥为一百余位合肥企业“大佬”讲述如何将红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精髓融入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去,红色管理又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实真实在的借鉴?
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取自军队
“现在,红歌唱得比较火,红色管理也很盛行”,李凯城谈到,梳理企业管理100多年的历史,就会发现对管理理论贡献最大的不是企业家,不是商学院,而是军队、军校;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很多原则和方法,都直接取自军队;最伟大、最优秀的“商学院”,不是哈佛,不是斯坦福,而是西点军校;有相当一部分闻名的创业者、企业家出身行武,属于从军营中升起的星。
而翻开中国企业30年来的发展历史,很多闻名企业家也出身于解放军: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华为的任正非、万科的王石等等。在目前我国企业家队伍中,有军人背景的占30%以上,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以至高达60%以上。
毕竟何谓“红色管理”?李凯城认为,它是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运用马克思主义加以改造,在治党、治军、治国的成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管理思想。
“红色管理”精髓在人的思想
“有人问我,富士康的郭台铭也是运用了军事化的管理方法,但去年频发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却引起外界的质疑”。对此,李凯城认为,富士康“军事化管理”和他所倡导的“红色管理”有根本区别,富士康管理最大漏洞在于缺少对人价值的教育,本质上是为了给郭台铭挣钱,因此,在富士康员工看来,干活吃饭、养家糊口就是人生的主题。干活是为了挣钱,挣钱是为了活着,可活着又为了什么?显然,富士康却反对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引导”,没有了希望,员工才会出现那样的过激行为。
而“红色管理”则是倡导“兼容开放,以人为本”,其宗旨是为了社会创造财富作为光荣事业,主张人不是“简朴的经济人”,而是有思想、有精神的现实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企业如何借力“红色管理”
“农村包围城市”,这听上去是战争年代的领军之道,但在现代商战中同样值得借鉴:消费出来的产品,城市销售渠道难以张开,可以考虑如何从农村突围。在安徽,江淮汽车开拓出的“新红军”精神,倡导“我们是新时期的红军,肩负着新时期的任务”,这些都是“红色管理”的详细体现。
那么,“红色管理”毕竟能帮助企业解决哪些管理中的实际难题呢?李凯城认为,主要包括企业的领导力、执行力、影响力、企业文化“落地”以及民企中屡屡出现的“叛军叛将”现象。
他举例说,好比企业执行力问题,执行力不到位只是表面现象,西方管理理论强调激励制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问题。“红色管理”注意人的思想,能激发人的精神层次,让人自觉自愿地去执行。“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这样的执行力靠什么,靠思想。
又比如“叛军叛将”现象,虽然这和跳槽不能完全等同,但管理者也应当考虑如何减少人员流失,“红色管理”不单单依赖单纯激励措施或者经济利益,而是倡导人的共同主旨,强调精神纽带,注意充分发挥人才价值,并且能通过制度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