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家商家、同样的产品,在哪个平台上最赚钱? 天猫、亚马逊中国、京东商城等均通过彰显自己平台的特点与优势招徕商家。但是,商家们在这些平台上的真实生活状况如何? 为什么在天猫开店的费用成本远高于其它平台?
1、商业模式。从淘宝开始,淘宝系走的就是广告收入模式。商家要在激烈竞争的天猫平台上脱颖而出,必须要付出极大的推广费用。该报答人士说,天猫向商家收入扣点仅2.5个百分点,但要在天猫生活,商家还需要通过“直通车”、“淘客推广”、“钻展”等买客户流量。天猫的流量大,但是是需要钱来买的。
该商家预计,明、后年花在直通车上的费用大概占其销售收入的4-5个点。
而商家在亚马逊上的费用基本就是销售扣点(大概不到5个点。)换言之,在亚马逊花钱是买不到客户的,全凭商家的产品与信用,上述人士称,“如果想寻觅长期公平的平台,亚马逊首选,但中国人是否习惯亚马逊?如果没有用户群,也就没有销量”。
2、运营人员成本是差异所在,如果以月平均工资4950计算,京东和亚马逊平台只需要雇佣1.5-2人,而天猫则需要6人。原因何在?上述人士称,“天猫对服务的要求高,人工自然上升,最直接的体现是怕差评,天猫高度重视评价的权重,有一个差价评分就大幅下降,所有公司都会加大投入,以至要作假,这直接导致天猫的隐形成本很高”。
3、天猫与淘宝之潜在腐败。
在该人士提供的表上,虎嗅可以看到,商家向平台的公关费用,天猫是京东或亚马逊的两倍。该人士说,“我认为平台应当是给商家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而不是靠卖流量、卖广告为主要收入。天猫就是走后者模式。这正是阿里系内部腐败的根源。你听说过‘驻淘办’吗?就是商家为了搞定淘宝的人,要长驻杭州,跟他们搞关系。人家有个说法:杭州一到晚上,三分之一餐厅的生意都跟淘宝有关系。”
虎嗅问天猫
天猫商城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流量和资源也越来越集中在大卖家或是资本手里,天猫的流量优势最终被高昂的推广成本吞噬。天猫需要反思吗?
继亚马逊、京东、当当等之后,后起的苏宁易购也即将上线开放平台,它们各有各的优势与竞争力,天猫如何应对、当好电商平台的老大?
从阿里系最近与媒体的交流情况来看,阿里与天猫还在持续探索中,并没给出明确和肯定答案。
天猫的两个核心问题需要解决:
1、如何平衡买家与卖家利益关系?
天猫立场鲜明保护买家利益,没错,但也不能不考虑卖家运营成本问题。比如,天猫怎么看待对待职业差评师?
曾鸣对“差评师”有过一番意味深长的讲话,大淘宝生态系统同所有生态系统一样是有机体,每个部分的关系不是特殊简朴和明确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或者好与坏,一个生态系统不可能没有吃辅食的动物,如果没有把浪费转化的机制,这个生态系统也是无法发展的。因此,差评师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衍生品。曾鸣认为,这需要动态管理。
2、阿里内部腐败的出血点“如何堵”?
虎嗅整理的答案是,这并非简朴的“疏”与“堵”的关系。天猫也好、阿里也好,可能需要为买卖双方寻觅新的关系模式乃至商业模式。
固然,阿里通过大轮岗、内部修身养性等措施来从制度与文化上防范腐败风险,但与此同时,阿里在目前模式下不得不连续将决策力下放到一线。但是,未来的方向,应当是“小二的职责不再是分配流量,而是匹配流量”。——后者,意味着淘宝天猫可能要走向新的媒体或社区形态。
更多精彩信息敬请关注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